【文匯網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9日在常務會議中提及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以支援經濟轉型升級,這已是他本月第3度提到存量資金的問題,顯示中央已開始摒棄過去靠砸大錢來拉動經濟發展的老路,新的貨幣政策風向正在翻轉,「李克強貨幣經濟學」正式登場。
據港媒報道,美國準備讓貨幣寬鬆(QE)逐步退場,這將衝擊全球經濟脈動,尤其是大陸將首當其衝,最近整個經濟面臨外貿疲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PPI連續負成長等不利因素,不料卻又爆發銀行間短期資金利率不斷走高,A股市場再陷低迷,因此有人冀望中央當局進一步放鬆銀根,以解市場「錢荒」的燃眉之急。
資金空轉問題凸顯
不過,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政府高層不僅對此顯得異常淡定,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更在此時集中火力報導李克強新的貨幣經濟學理念,傳遞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正進入一個新的總體思路。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中國當前的金融市場實際上並不缺錢。根據人行統計,今年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為99.31兆元,逼近百兆大關;人民幣貸款餘額 67.22兆元,年增14.5%;M2(廣義貨幣供給)餘額104.21兆元,年增15.8%。顯然中國的貨幣信貸存量繼續維持高檔,並不存在「錢荒」的問題,反而是資金空轉的問題被凸顯。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李克強上台後就頻頻強調市場機制、運用存量貨幣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概念。尤其19日發表談話,更直指「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援經濟轉型升級」。
《人民日報》對此解讀為,這傳達了李克強已摒棄了過去「砸錢」刺激經濟成長的舊思維,取而代之的是加快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提高存量資金的使用效率,讓金融更完善的服務於實體經濟,把錢用在刀口上,以恢復經濟結構平衡,實現中國經濟升級的目標。
大陸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調整存量信貸資產結構、推動銀行資產證券化與發展非信貸融資,可能將是當局啟動存量政策的3大手段。
有專家稱,中國目前有67.2兆元銀行信貸資產,如果能將其中5%進行證券化,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銀行面臨的資本適足率壓力,減輕其不斷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所帶來的資金排擠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