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30餘年,從2009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2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7.7。這意味著,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仍在高位徘徊,全國每出生100個女孩,就會出生117個男孩,而在人口統計學上,出生人口性別比的一般正常範圍則在102至107之間。
據燕趙都市報報道,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會產生哪些問題?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是,性別比失衡的一代進入婚配年齡後,「多餘的男子」將難以找到結婚對象,會成為娶不上媳婦的光棍。據預測,2020年左右,中國的光棍將達到3000萬至3500萬,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對他們個人、他們的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無疑會有重要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楊菊華稱,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根源是男女不平等,「性別比問題,說到底是性別不公平,是性別地位的不平等,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其他的問題都是基於此而產生的。」「根據我們的研究結論,放寬生育政策是不能完全解決性別比問題的。為什麼呢?主要是一個觀念問題,許多父母就是想要兒子。」從總體上講,現在的人不願意多生了,但在不願意多生的前提下,還想要兒子。並不是說不多生的同時,生男生女都一樣。
中國光棍將達3000萬到3500萬
性別比是人口學領域的一個術語,卻與許多男子的幸福息息相關。出生人口性別比也叫嬰兒性別比,正常情況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出生102個到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數量趨於均等。
然而,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根據統計,1982年,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是108.47;2004年,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達到121.20,成為歷史最高紀錄。2009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出現下降拐點,當年下降到119.45,2010年為117.94, 2011年為117.78,2012年為117.7。
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7.7。這意味著2012年我國每出生100名女孩,相應出生117名男孩,目前性別比仍在高位徘徊,高出警戒線10多個百分點。
有媒體稱,我國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最嚴重的國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會出現大約3000萬光棍。這將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認為,首當其衝的就是「婚姻擠壓」現象。「他就會去找下一個年齡組,一年一年往下壓,五年以後同一個年齡組的女性都被上一個年齡組娶走了,城市裡面的人開始到農村去尋找配偶,農村男青年又過剩,他又開始到山區找,山區的男青年再到更遠的貧困山區找。」
楊菊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生人口性別比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基本的出生比應該是100個女孩相對應102個到107個男孩,出生的時候就是這個比例,這是世界性的,是漫長歲月中自然選擇的結果。」「在自然情況下,女嬰的死亡率低於男嬰;在青少年中,女性孩子的意外死亡率是比男孩子低的。男孩子比較調皮,比如很多溺水事故中溺亡的多是男孩子。到了婚齡階段,兩性比例基本上就平衡了,這也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是我國現在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得太多了,多出來的那一部分,將來他們的婚配就可能會有問題,有專家也專門做過這一方面的推測,中國的光棍將有3000萬到3500萬。」
楊菊華稱,「如果不能正常地進入婚配,對他自己的生活肯定會有影響,對他的家庭也會有影響。再想一想,什麼樣的人不能正常進入婚配?肯定是弱勢群體。」
這麼多男青年不能正常進入婚配,不僅影響了自己,也不僅僅影響他的家庭,還會對社會造成潛在的不安定因素。楊菊華稱,美國的政治學教授ValerieM.Hudson和AndreaM.denBoer曾經合寫過一本書,講中國的光棍問題。從國家的安全、社會的穩定這個角度來說,她們認為,這麼多的光棍是一個很重要的安全隱患,可能現在還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大規模失衡是在1990年以後。1990年以前也已經失衡了,但1990年以後更加明顯,所以它的後果不是當時就顯現的,它的顯現有一個過程,這就是許多人口問題的滯後性。
性別比問題的本質是性別不平等
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什麼?有的人認為是「重男輕女」思想在作祟,有的人認為是醫療機構違規鑒定胎兒性別,有的人認為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有的人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所致。
楊菊華說,男孩偏好、生育擠壓、便捷技術是出生性別比失衡的三個關鍵要素。其中,男孩偏好是本源性要素,生育擠壓是催化性要素,便捷技術是可行性要素。沒有男孩偏好,其他兩類要素不會發揮作用;若無生育擠壓,男孩偏好可通過多生子女獲得,二者均為出生性別比失衡的必要條件。若無便捷的胎兒性別鑒定技術,即便有強烈的男孩偏好、生育擠壓,出生性別比不會如此失衡,因為人們必須尋求代價更大的方法獲得理想的子女性別結構;它將事後解決的問題提到事前了。可見,「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問題,說到底是性別不公,是性別地位的不平等,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其他的問題都是基於此而產生的。」
為什麼一個家庭一定要一個男孩?楊菊華研究發現,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傳宗接代,這個觀念在許多人心裡還是有的,即使他不是真的讓兒子來養老。很多人可能會說,「兒子是靠不住的」,但是他們心裡有一個期待,有一個指望,而且至少他有一個安全感。他如果沒有兒子,可能連這個安全感都沒有了。
另外,中國的父權體制、父系繼承製、從夫居制也影響出生人口性別比。「女孩婚後要到男方家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女孩結婚後就等於離開自己的親生父母,成為婆家的人。」楊菊華稱,「父系繼承製在許多地方依然根深蒂固。這種情況下,父母為了維持他在村莊裡的地位,為了維護家庭的地位,他們也需要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兒子給他們提供的。」
現在,就業方面也有性別歧視,這也影響出生人口的性別比。同樣都是大學畢業生,甚至女孩子的學業水平還優於男孩子,可找工作的時候,女生比男生要困難。
「出生人口性別比看起來是生命早期的一個個體的選擇,是一個家庭的選擇,它實際上與男女兩種性別在生命歷程中的不公平、不平等是有關係的。」楊菊華認為,「從整個生命歷程分析,從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結合分析,男生與女生在小學、初中、高中這些階段還是平等的。現在整個社會發展了,家裡的經濟能力能夠支持為數不多的孩子都上學,另外整個社會的公共教育資源越來越普及。家庭經濟水平的改善,加上公共教育的發展,促使女孩子能夠擁有與男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機會。」
201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低齡階段,不論是受教育的機會,還是受教育的年限,兩性的差異基本消失,進入大學的機會也日趨平等。但是,在高等教育的專業選擇上,男性與女性的區別依舊凸顯。比如,女孩子更傾向於選擇人文社科專業,男孩子更傾向於選擇經濟、理工科類的職業,男孩子的發展前途相對來說會更好一些。而從走出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兩性的差別就擴大了,在職場中,兩性地位有許多的不平等。
楊菊華稱,現在的性別不平等仍然處處可見,這對人們對生男生女的觀念的改變,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出生性別比失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如何平衡出生人口性別比?
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不爭的事實。2009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出現下降拐點,當年下降到119.45,2010年為117.94,2011年為117.78,2012年為117.7。這表明,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仍在高位徘徊,高於警戒線10餘個百分點。
2002年,當時的國家計生委提出通過「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禁止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來治理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問題;2003年,開始啟動「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2005年,成立了「全國關愛女孩行動領導小組」。
如何平衡出生人口性別比?許多學者開出不同的「藥方」。有的人認為,應該放開二胎。有的人認為,放開二胎不但不會緩解出生性別比失衡,反而會增加出生性別比失衡。有的人則認為,應該停止計劃生育。
楊菊華曾做過一個「生育政策與出生性別比」的課題。她也認為,生育政策對出生性別比是有影響的。因為我們國家的生育率的降低,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西方的生育率的降低是在沒有嚴格的生育政策的限制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我們國家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前期生育率的快速降低是通過計劃生育政策來實現的,是外力推動的結果。而這個過程中,人們的觀念其實是沒有發生相應的改變的,偏好男孩的觀念至少沒有明顯的減弱。也就是說,在人口數量快速降低的同時,許多傳統的生育而觀念還頑固地存留在許多人的思想中。
根據楊菊華的研究結論,放寬生育政策(即將現行的政策調整為二孩政策)可以在較大程度上緩解出生性別比,但並是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為什麼呢?主要是一個觀念問題,一對夫妻執意要有兒子。現在的人不願意多生了,但在不願意多生的前提下,還想要兒子。並不是說不多生的同時,生男生女都一樣。現在很多人的觀念是,一兒一女是最好的,如果是兩個兒子也行,如果生的是兩個女兒則有點不能接受。
「改變出生性別比失衡的現狀,根本出路還是要改善女性各方面的地位。受教育是基礎性的,只有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們才能有良好的職業,而良好的職業才能實現經濟上的獨立;而經濟上的獨立,才能不必依靠兒子來維持地位。」楊菊華稱,「影響出生性別比的因素包括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家庭領域等各個方面,是一個全程性和全局性的問題。從個體角度來看,它通過對部分女胎生命權的剝奪,透視出女性在除了青少兒時期外,其他生命歷程中的弱勢;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公共保障、社會福利等各個方面的性別不公。」因此,解決出生性別比問題的真正出路也必須是全程性和全局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