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1名中央「空降」到地方的省長任職情況 【文匯網訊】統計發現,除4個直轄市和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外,目前內地22個省級行政區的首腦官員中,一半都是「空降」,且調動多集中在過去一年。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共十八大以來,北京對地方人事權的調控程度不斷加深。中央政府或央企官員外調任職地方首腦,已成為近兩年來的普遍現象。《南華早報》統計發現,除4個直轄市和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外,目前內地22個省級行政區的首腦官員中,一半都是「空降」(見圖),且調動多集中在過去一年。
內地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日前引述中共組織部消息稱,自去年以來的中國地方換屆已經結束,內地各省級人大、政府、政協共選舉產生領導官員800多人。《南華早報》對比新舊兩屆地方政府首腦的履歷,發現在目前22名省長中,有11人曾在中央部委或中央企業任職。而在上一屆全國黨代會前後,只有兩名省長有類似經歷。
61歲的王學軍是最新當選的「空降」省長。6月20日下午,他被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選為新一任省長,這距他被調離北京只有3個月。此前近9年的時間裡,王一直擔任國家信訪局局長,並於2008年開始任國務院副秘書長。
近幾個月裡,像王這樣被「扶正」的中央官員還包括原國務院研究室主任、現任河南省長謝伏瞻,和曾任建設銀行董事長、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後者在6月初被選為山東省省長。
關注中國政治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北京正在不斷加強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調控力。
「『空降』幹部一般發生在(中央政府)換屆前後,這幾年的程度有所加強,特別明顯。」曾在內地中央媒體任職多年、現在香港教育學院從事政策研究的吳木鑾博士表示。
吳認為,北京對地方加強調控的另一個重要標誌,是對省長的選擇。過去二十多年裡,黨委書記都是外調,可能來自其他省份,也可能來自北京。但同時,省長則多為本地成長起來的幹部,或至少來自其他省份,以保證對地方事務的熟悉。但這兩年「空降」省長的狀況,已與過往大不相同。「有地方官員曾向我表示,這有點回到1980年代前期的感覺。」
雖然也有學者認為,中國「並不存在『省長多由本地幹部擔任』的傳統」,但《南華早報》統計上述22個省的情況發現,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省長由外地調入的情況僅在少數省份出現,而省長由中央「空降」,則更是鳳毛麟角。而出於執行少數民族政策的需要,內地5個自治區的政府主席,習慣上都由當地非漢人官員出任,所以不在統計之內。
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員伍俊飛表示,習李政府期望打造「強政府」,是出現「空降」現象的重要動因。「這些京官更容易理解中央決策層的意圖。他們在中央政府的關係,也有助於他們執行北京的政策。」
吳木鑾指出,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鄧小平為激勵地方政府推動改革開放,下放權力給地方。但從1994年中國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北京總體上是希望加強中央權威,其中就包括對地方人事權的決定。例如早年在海關、工商、國稅、銀行等系統實行從中央部委到地方的「垂直化」管理,就是打破地方政府層級管理的一種方式。
目前還很難判斷「空降」省長趨勢與中央高層有直接關係。根據《南華早報》的統計,十八大前後的京官調動已屬「空降」第二波。自2010年起,已有中央部委官員被陸續調至地方擔任副省級幹部,並在1-2年內接掌省長。
例如,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2010年8月調任陝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去年12月正式接任。原科技部副部長、現江蘇省長李學勇,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現江西省長鹿心社也都是在同期被外派至地方,並在2011年初和2012年底分別接任現職。
雖然「強龍難壓地頭蛇」的情況在內地官場較為普遍(指外地調入官員因缺乏本地人脈、或不熟悉本地官場規則,難以開展工作),但據內地媒體《南方週末》統計,到上月底,中央已向地方31個省份「空降」118名司局級以上幹部(包括書記和省長),約占591名在任地方黨政領導(黨委常委和政府領導)的20%。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空降省長」推行中央政策起到幫助。
「我們有數據顯示,這幾年裡,人事權和財政權都在向中央轉移。個人估計,除非發生大的抱怨或明顯不足,否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至少5-10年——都會往這個方向走。」吳木鑾補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