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德國民眾收入差距不平等的原因中,有40%可以歸結於家庭背景的差異。也就是說,父母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較高者,他們的孩子進入社會較高階層相對更順利,反之則阻礙重重。德國的「拼爹」現象遠比一般人預想的嚴重。
據人民日報報道,德國經濟研究所比較了美國、德國和丹麥受訪家庭中兄弟姐妹的社會流動狀況。他們的考慮是,從一個家庭出來的孩子,如果將來社會發展境遇接近,無疑比隨機抽選不同家庭更有說服力。研究發現,導致德國民眾收入不平等,有40%的原因是家庭背景差異,有50%是因為教育。美國也是「拼爹」現象嚴重的發達國家之一,白手起家者鳳毛麟角。丹麥則是個人發展機會最公平的國家之一。
德國收入最高的10%民眾,年收入約為5.7萬歐元,是收入最低10%民眾的8倍。而在20年前,差距為6倍。德國統一20多年來,經濟不斷發展,收入差距卻越來越大。對此,德國政界和學界人士認為,就政策設計而言,在三個領域存在不足,需要加強。
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教育。應保證每個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直到高校,都要注重素質和能力培養。對學業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孩子,政府有義務提供幫扶。德國推出了一項政策,凡兒童聽說讀寫德語有困難,經鑒定後可單獨請家教一對一輔導,費用由政府負擔。
其次,在更廣泛的框架下,創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行政環境。德國公務員管理制度比較成熟,在公務員迴避、限制兼職、收受禮品和饋贈等方面,都有嚴格和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重在反腐,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家庭和社會背景對個人就職和陞遷的影響。
三是發展經濟、創造就業。德國在戰後經濟騰飛時期,社會發展的旺盛需求為個人成功創造了條件,順應這一形勢,很多有志向、肯努力、家庭背景不強的人才脫穎而出。德國自民黨秘書長帕特裡克·德林說:「強勁、健康的經濟增長,將為就業和社會陞遷提供最好機遇。」
當然,走出「拼爹」怪圈,除了體制和政策方面需要改進外,更關鍵的還在於個人努力。自信、自尊、上進心、創造力、自我激勵、目標設定……這些個人特質的磨礪,是保證人生持續成功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