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日美聯合兩棲攻擊艦隊練奪島戰。 【文匯網訊】加刊稱,日美4月初正式在作戰層次,就防守離島釣魚島問題進行了技術層次的討論。這是美日首次就離島作戰計劃進行技術層面的想定、製作。這意味著中美衝突開始走向技術層面的現實性階段。
中國成實際假想敵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8月號(提前出版)一期報道稱,在上世紀90年代危險性極高的多次台海危機進程中,美國、日本並未與台灣地區制定聯合作戰行動計劃。美韓只就對朝鮮軍事反擊問題,制定過系列作戰計劃,而且每年修訂。通常美軍與盟國制定作戰計劃,意味著作戰想定對像已經由理論敵人上升到實際的假想敵的階段。
東京的外交情報消息來源說,日美目前這一計劃還處於構想的階段,初步的法律依據是周邊事態方案、美日安保條約、日美物資互換協議等等。而作戰想定的範圍(作戰區域)可能比當初規劃要大很多。
《漢和》認為這一情報表明:
一、美日的聯合作戰計劃的基礎,立足於反擊進攻,如何奪回離島,因此結論是肯定的:一旦中國軍隊採取進攻行動,意味著美軍一線海空軍勢必全面介入,而不是提供單一的後勤補給。美日對中國直接作戰,將是現實的。
二、美日考慮到一旦中國發動軍事進攻,戰爭有可能擴大到對美軍基地,實際上應該想定的是沖繩等地區的彈道導彈攻擊,因此,以離島問題為契機,美日對華彈道導彈防禦計劃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到離島,為了對應朝鮮的幾次彈道導彈威脅,美軍、自衛隊已經在沖繩部署過「愛國者」-3型防禦系統,今後視中朝兩國彈道導彈威脅的種類、現實性,美日在沖繩海域部署大氣層外反導系統(「標準」-3系列)的可行性已經大大增加。
作戰計劃設計面廣
報道指出,針對離島問題的美日聯合作戰計劃,是冷戰結束以後,美國首次在軍事戰術層面,把中國列為作戰對象。
東京的外交情報消息來源表示:這一作戰計劃設計面較廣,因此極有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通常聯合作戰計劃的制定,當然需要進行首長司令部演習、想定、提出方案,尤其是針對大國的作戰計劃。
《漢和》分析認為這樣的美日聯合作戰行動計劃制定過程至少需要6個月甚至更漫長的時間,接下來就是聯合軍事演習,落實作戰計劃。
假設真的爆發中國進攻作戰,第一階段美軍最有可能介入的參戰部隊將是海空軍,提供全面的制空制海權、實際的奪島行動應該由陸上自衛隊自己負責。
目前的駐日美軍規模,足以捲入一場中低烈度的離島作戰行動中。開戰初期,美空軍的角色首先將會扮演爭奪制電磁權、制情報權、彈道導彈防禦預警等任務。同時,駐紮本土的F-22隱形戰鬥機還會以輪訓的方式,全面進駐日本。
對登陸離島的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火力攻擊任務,應該由「華盛頓」號航母艦載機戰鬥群負責。由艦載的F-18E實施對自衛隊登陸部隊的火力掩護。
美航母戰鬥群由15艘大型水面艦組成,核心是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7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這些水面艦中,至少兩艘導彈巡洋艦可以負責對中國二炮彈道導彈的攔截作戰,它們都配備了「標準」-3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全部水面艦都擁有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能力。
非接觸性對抗模式
報道稱,至於美海軍陸戰隊是否直接參與奪島登陸作戰也值得關注。第三遠征隊部署一艘LHD-6WASP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41000噸,載有「海鷂」攻擊機、CH46/53大型直升機等。
但是《漢和》分析認為:美海軍陸戰隊直接參與登陸奪島行動的可能性較低。奧巴馬政權誕生以來,改變了對世界局部戰爭的干涉形式,徹底避免直接派遣陸上兵員參戰、流血。這是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後遺症的結果。這一作戰思想,具體體現在利比亞、敘利亞、馬裡衝突中。更多的直接士兵戰鬥行動由盟國軍隊負責,美軍只提供空中、海上掩護、偵察巡航等。
具體地說,美日離島聯合作戰行動計劃中,美中最有可能發生直接衝突的模式何在?縱觀上世紀90年代的台海危機中,美國五角大樓相關負責人、戰略學者(多數都任職於國防大學、或者是退役軍人、國防情報局分析師)都異口同聲地認為:不排除核時代大國「非接觸性對抗」(彈道導彈攔截)的危險,而且是一種主要模式。
例如彈道導彈攔截作戰,就是核時代大國「非接觸性戰爭」的典型模式。這一點完全有可能在美日離島聯合作戰計劃中立案、演習並且真正貫徹落實。即:一旦二炮對沖繩等美日軍基地實施彈道導彈攻擊,美日勢必聯合攔截。而且是多層次的陸海空軍聯合攔截。
報道指出,從科索沃衝突中誤炸中國大使館的攻擊模式也可以看出,核時代大國衝突中,誤炸、偷襲也是有效的選擇,而且可以避免衝突升級。
報道還指出,利用美軍自己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對中國軍隊的雷達、無線電、戰管系統實施全面壓制、欺騙性干擾,以掩護日軍獲得制電磁權、制信息權的戰法,也不容置疑。
綜合上述,美日離島作戰計劃的制定,是美軍介入中日衝突的構想,從理論到實際行動方面的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