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匯緣之彭令:《海國記》鐵證琉球不屬日 遑論釣島


http://www.wenweipo.com   [2013-09-03]
放大圖片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鄭建邦副主席與彭令同閱重溫2009年12月3日香港《文匯報》中關於釣魚島史料的報道。記者王曉雪攝

【香港文匯網 記者王曉雪、江鑫嫻、凱雷3日電】從一卷南京朝天宮千元購的書卷,到點紙成金拍出一千三百萬元人民幣天價;從驚現沈復《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到從中發現鐵證釣魚島屬於中國的史料——從埋沒到海內外認可,從有關部門推諉到中央領導人重視,正是香港文匯報五年前的一則報道開啟這一兩岸四地關注的保釣史料傳奇,彭令的命運由此改變,不再是自謙為籍籍無名的「小書販」,而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古籍拍賣鑒定第一人。

硫球研究珍貴史料 本報首曝光

彭令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三年前,釣魚島的史料研究還是冷門,國內媒體幾無關注,正是香港文匯報慧眼識珠、繼續報道其文化與史證價值,一時間震動海內外。如今,《海國記》中的琉球國古史更引起各界專家的關注,《海國記》有關琉球國的記載表明釣魚島並非琉球群島一部分;沖繩海槽(黑水溝)是中日(琉)兩國海上的天然和歷史界線;琉球曾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第57個成員,《海國記》未來必將在琉球國歷史地位研究方面彰顯其獨特的價值。

他說,希望有一天,〈海國記〉能到香港展出,也希望有一日,他能親到香港文匯報報館致謝,正是香港文匯報副刊在兩岸四地學界的權威性,香港文匯報中國新聞在海內外的影響力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而文匯報愛國愛港的正能量更令他銘記在心。

談到《海國記》八年間的坎坷身世,令人不勝唏噓。2005年秋 彭令在南京朝天宮購得清人錢泳手跡本《記事珠》,內含條目 《海國記》(錢泳書內原題《冊封琉球國記略》)。2006年春,手跡本參加中國書店春季拍賣會,起價10萬元,流拍。2008年6月,在香港《文匯報》連載《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的發現及初步研究》,認為《海國記》出自《浮生六記》,引起台灣研究專家蔡根祥教授的注意。同年,蔡根祥及江蘇省社科院文研所原所長蕭相愷相繼介入研究,均與彭令持相同觀點。

釣島鐵證 早日證據76年

兩岸學者的進一步研究更有驚人發現,海國記中記敘著沈復出使硫球的見聞,當船至中硫邊境時,沈復以55個字簡潔生動的記載下釣魚島領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後,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而這正是鐵證釣島屬於中國的關鍵史料,對釣魚島的記載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對釣魚島所謂的最早『發現』,還要早76年。遺憾提,2009年6月,文化部委託「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對《海國記》真偽鑒定卻不置不可否。台灣蔡根祥教授更致信本報,並請帶呈送致時任溫總理的親筆信,直批國家有關部門官僚諉過不負責任,並諫言《海國記》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2009年12月3日,香港文匯報在遍訪兩岸與琉球學者的基礎上,刊出《鐵證釣島屬中國——清著佚文手跡面世 比日本文獻早76年》一文,即時引發轟動,中日台等國家與地區網媒紛紛轉載,次日《參考消息》頭版與四版以罕見的大標題、摘要刊發。彭令說,正是香港文匯報的秉筆直書,讓《海國記》遭遇的不公曝光,讓海內外瞭解到《海國記》的價值。

感恩文匯報秉筆直書

香港文匯報的報道引發連鎖反應,次年,國家文化部再次組織相關專家召開鑒定會。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浮生六記》「新增補」,將《海國記》與《浮生六記》前四記一起整理出版。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熹年認為,《海國記》原件 「是清代舊東西,錢泳手稿真跡,當代人是造不出來的」。2010年9月11日,中國太平洋學會組織專家對《海國記》進行了鑒定,結論為:《海國記》確係錢泳手稿,且抄自《海生六記》。2010年11月1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決定將《海國記》載入史冊。同月,鑒於事關國家主權,全國政協委員林嘉來、清華大學教授傅璇琮先後上書溫家寶總理,建議將《海國記》編入我國教科書。

作為鐵證釣島屬於中國的鐵證,它的價值在市場上終得彰顯。2010年12月21日,《海國記》在北京拍賣,以人民幣1325萬元落槌,加10%的佣金,以人民幣1457、5萬元成交。據透露,買家系天津吳先生,於2011年5月1日前付清全部款項購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