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佈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提到的擁堵費引起廣泛熱議。在昨日召開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最新消息顯示,國家的空氣行動計劃將於下周公佈,包括擁堵費在內的多項分解任務將在全國範圍內施行,排污費也有可能施行。
據東南快報報道,北京市環境保護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透露,「北京2013到2017年的空氣行動計劃,任務分解已經提前公佈了,一共有84條,跟機動車相關的一共是22條,而北京的任務是最重的。」
他還指出,在這輪政策設計過程中主要有兩個新的做法。首先是要逐步提高車輛的使用成本,包括交通擁堵費的設置,「要逐步提高車輛使用成本,這後面還會研究一些東西,燃油排污費都是有可能的。」其次,重點調整使用頻率高、使用時間長、行駛里程多的行業車輛結構,「這輪涉及的十大行業領域,包括出租、公交、環衛、郵政、旅遊、交際客運、省際客運、渣土車等。」
國家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證實稱,「國家最近就會發佈,發佈以後就會要求地方各個政府都會出台一個相應的實施方案,應該是全國同步的。」他指出清潔行動計劃,大氣行動計劃是國家整個的計劃,實施的重點區域包括上海、廣東。「而且出來了計劃以後,要求地方都要實施,相當於制定一個地方的計劃。北京這個實際上就是一個引導性的,那些地方可能出的更嚴格,就是有一個示範作用,北京的開創性還是很難的。」
一旦該政策出台,將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一次空氣行動計劃。有消息指出該政策僅在機動車領域,可能政府將要投入大概400億元的補貼。
新聞分析
不能讓治堵變成斂財
最新公佈的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適當擴大差別化停車收費區域範圍。一些專家指出,這意味著加大停車收費力度,有車族將付出更高的出行成本。
提高停車收費能否有效治堵?
大幅提高停車費,能否減少機動車出行?北京市交通委2011年10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停車價格調整半年來,路內、路外停車場每車位平均停放車輛數分別降低了12%和19%,市民出行方式發生積極變化,小客車進入中心城區流量下降12%。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儘管車主對停車收費已逐步習慣,但對收費政策和治堵效果仍然持懷疑態度,並且對進一步擴大停車收費的政策不滿。「公交不方便,打車又很難,遇上送孩子上學或有急事,該開車時還得開,收費再高也得開。」北京市民傅先生說。
「增加停車收費與停車難互相重疊,進一步加重了群眾負擔。」一些車主表示,動輒幾十元的停車費讓人望而卻步。為規避高額收費,在一類停車地區周邊,往往形成停車「圍城」,惡化了交通秩序。
不能讓收停車費成為斂財之道
業內人士認為,停車收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停車難和交通擁堵問題。比如,北京市占道停車位約5萬個左右,僅為全市機動車總量的1%,對龐大的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車薪。「本來道路就擁堵,路邊再停車豈不更堵了?」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說,停車是靜態交通,靜態交通解決不好,動態交通也難以解決。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車主反感的是,大家交了那麼多停車費,並未見到交通狀況好轉,如此不斷增加收費,豈不成了某些單位個人的「斂財之道」?
專家表示,通過市場化手段來降低機動車出行率,是大勢所趨,但是收費的同時,服務也要跟上,否則難以得到市民的認可。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新苗認為,應通過推進信息技術手段,建立電子收費系統,讓收費數額、流程、流向公開透明,這樣才能提高停車收費政策的社會認可度。
賈新光說,一方面,誰來收、收多少、怎麼花,必須廣泛徵求社會意見。「物業單位等靠停車收費來賺錢,這種收費模式和效果讓人懷疑。」另一方面,停車收費資金不應落入單位和個人的腰包,應該用於改善交通設施。楊新苗、賈新光等專家指出,根據國外經驗,市中心區域不能大面積存在平面停車場,這樣會加劇擁堵,而是應該建設立體停車樓。同時,新建小區也要按至少一戶一輛的標準建設地下停車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