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香港,藥品採購機制與診療服務完全分隔,實行醫藥分工,醫生薪酬與開藥多少毫無關係,避免了「以藥養醫」和藥品價格被推高的問題。
繼狂掃奶粉之後,藥品正成為內地人去香港大宗消費的目標之一,而這一次的關鍵詞除了「安全」,還有「便宜」。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記者發現,尤其是在香港出售的治療癌症的藥品比內地便宜許多,同一款藥品兩地的差價從一千多元人民幣至一萬元人民幣不等,以一盒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為例,內地售價為2.45萬元人民幣,在港則售1.84萬元人民幣,相差逾6000元。
差價很大
記者走訪了多家香港本地藥房,發現藥房內顧客十之八九都是說普通話的內地客。「來我們這裡買藥的內地遊客人數要遠遠高於香港本地人。」灣仔祥泰藥房的店員告訴記者,內地人相信港牌品質,買的多是『家庭藥箱』常用到的藥品,比如保健藥品,治療小兒感冒咳嗽的嬰幼兒藥品,此外,還有治療癌症等嚴重疾病的特效藥。除了中環、銅鑼灣和尖沙咀等內地遊客集中的區域,就連較少內地客到訪的港島西區也成為內地客的「購藥天堂」。
來自北京的遊客周先生買了很多藥品,「好不容易來一次便多買點,也可以送給朋友。」他告訴記者,在香港賣藥,除了香港藥品品質有保障,還因為不少藥的價格比內地的便宜。
記者調查發現,內地與香港藥品差價最大的是進口特效藥,有的藥品差價甚至達到近萬元人民幣,除了「赫賽汀」以外,比如用於結直腸癌的「愛必妥」,內地售價4千多元,香港售價則為3千多元;用於肝癌的「多吉美」,內地售價2.4萬多元,香港售價約1.7萬多元。由於進口藥在內地多數未被納入醫保範圍,屬自費藥物,加上一些罕見病特效藥並未在內地上市,種種因素促使大批旅客選擇赴港購買。
多因素控制藥價
香港是一座只有700多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大部分市民都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統計顯示,超過九成住院病人來自公立醫院,由此可推斷公立醫院的藥物使用量相當龐大。這些公立醫療機構包括醫院、專科診所、普通診所,普遍均在院內還保留有藥房。
本報記者瞭解到,香港政府以財政預算為主要籌資方式,直接承擔絕大部分公立醫院運營經費(包括藥費在內的所有醫療服務成本以及管理成本),藥品由醫院
管理局統一採購,百姓只需為所獲得的醫療健康護理服務付很少量的費用(不到10%)。對於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士來說,已繳付住院和普通科門診費用的病人無需另行繳付藥費,而在專科門診,每種藥物收費也僅為10港元。
也就是說,藥品採購機制與診療服務完全分隔,實行醫藥分工,醫生薪酬與開藥多少毫無關係,避免了「以藥養醫」和藥品價格被推高的問題。「香港醫管局將每一家公立醫院或診所的全年費用通過預算事先下發給醫療機構,因此藥品費用對公立醫療機構來說是必須嚴格控制的成本,而不再是醫療機構的盈利中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總結說。
私營醫療系統還設有藥事委員會,定期檢查藥物用量是否正常,醫生無法給病人濫開藥物。此外,公營醫療機構以低價向病人提供藥品,對市場上的藥品價格也有一定影響。業內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般藥房不會把藥物以高於原價10%的價錢出售,加上充分的市場競爭,使藥品售價相對穩定。
香港作為有名的國際自由港,很多商品在港出售時都是免稅的,藥品也是其中之列。另外,藥廠與病人之間的銷售鏈簡單,一款藥品通過代理商進入香港,繼而分發給批發商、零售商,最後到消費者手上,中間只經過三至四層關卡,謀利關卡較少,零售價也較低。藥品加成管制是主因
相比之下,內地的情況則複雜得多。中央電視台曾播出過一個出廠價僅15.5元的藥品(蘆筍片)最終被湖南湘雅二院以213元高價零售的案例。而事實上,這不是個別現象,公立醫院藥品零售價格虛高的現象在全國所有地區長期普遍存在。
牛正乾告訴本報記者,造成公立醫院藥價虛高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施加了藥品加成管制,藥品加成始於改革開放初期,彼時政府為了彌補財政投入不足,允許醫院實行藥品加成銷售。而發展到如今,政府規定公立醫院藥品出售的加價率最高15%,藥品加成已成為醫院的重要經濟來源,約占醫院收入的四五成。
受利益驅動,醫院也傾向於高價進貨、高價銷售。拿上述高價蘆筍片來說,明明就有極其正規的湖南省醫藥公司以30∼40元一盒批發蘆筍片,可是長沙所有的公立醫院都情願從其他渠道以185.22元一盒的高價進貨,然後依照國家規定順價加價15%,以213元的價格賣給患者,每盒賬面獲利27.77元。倘若以40元的價格進貨,每銷售一盒醫院只能獲利6元。事實上,公立醫院大多並不滿足於15%的藥品加成收益,而是通過形形色色的手段,讓醫藥企業為自己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或「返點」,也就是所謂的「二次議價」。這些費用,最終也都被藥廠加到了藥價裡。
據媒體報道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員在參加某論壇時透露,藥品的流轉費超過20%,此外,內地藥價中還含有稅,比如進口藥5%的關稅,比如17%的增值稅。林林總總加在一起,藥價自然要高。
改革醫保付費機制
牛正乾認為,要根治內地藥價虛高,還需要從規則本身下手。他建議,首先取消藥品加成管制,所有藥品銷售機構,包括公立醫院,都可以自由採購、自主加價,當然最終的零售價格不能突破最高零售限價管制設定的天花板。
更為重要的,是推進全民醫保,改革醫保付費機制。首先將藥品納入醫保,讓醫保機構成為藥費的主要付賬者;然後,醫保機構發揮團購作用,採用各種「打包價」為參保者購買藥品。打包價的使用,就是新醫改方案中所謂的「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制」等醫保付費新模式。
既然醫保以「打包」的方式將參保者大部分醫藥費用付給醫療機構,在除去包括藥費在內的各種成本之後,結餘才是醫院的最終收益。而為了使收益最大化,那些醫療機構的藥品採購人員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採購性價比高的藥品。
醫療機構則可以通過發放獎金的方式給辛勞工作的醫護人員增加收入,這樣醫生們也終於可以告別回扣支配下的「暗收入」,而獲得由醫院院長激勵下的「陽光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