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 【文匯網訊】9月24日,鳳凰網刊登了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撰寫的文章《同英國反中亂港勢力的鬥爭將長期不止》,以下為文章詳細內容。
最近英國官員施維爾在港媒發表文章,表示英國人願為香港普選提供各種援助,公開表示要插手香港普選事務。這對熟悉一點英國殖民歷史的人們來說,絲毫不感意外。英國在撤出任何一個殖民地之前都會搗亂一番,這已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撤出之後還會伺機干預一下,也不是甚麼稀罕之事。在這些方面,他們會言而無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只要回顧一下《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前後的一些事情,人們就可明白這一點。
上個世紀80年代撒戴卓爾人在英國戰勝阿根廷、取得馬島之後,就一再問軍方能否以英國軍事實力來保證繼續維持英國對香港的統治,當屬下告知她香港不是馬島、中國不是阿根廷,英國沒那個實力之後,她仍不甘心,還是試探著向鄧小平先生提出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以主權換治權之主張,在遭到鄧的痛斥和中國政府的有力反制之後,終於大體按照我方原則立場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
但當上個世紀末發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英國立刻覺得中國政府行將不久,盤算如何推翻《中英聯合聲明》 。英國議會外交委員會的一個檔說,鄧小平為首的現政府能否維持到1997年已很成問題,建議英國政府的對華(包括對香港)政策要做出新的調整。他們認為,在與中國達成的香港問題協議上吃虧了,現在機會來了,要推翻這個協議,「同中國人對著干」。
柯利達在其《是合作,還是對抗?──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艱難歷程和反思》一書中說道,儘管《中英聯合聲明》是那樣的成功,但在英方許多人心中留下的卻是一種不安和悔疚感。一方面他們承認達成協定的理由無可挑剔,但不合邏輯的是:他們總是不斷提出這樣的問題,難道不能找到其他某種解決方法嗎?1989年6月,新聞傳媒全然把《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英合作的必要性置諸腦後,一味沉浸在一種「如果我們當時強硬些,事情會對我們更有利」的主觀臆想中,於是「出賣600萬香港人」、「投降」、「姑息綏靖」等論調一時甚囂塵上。戴卓爾夫人在吉隆玻召開了英聯邦首腦會議,號召英聯邦各國干預香港事務。
就在1990年香港《基本法》被全國人大通過的同一天,英國政府卻違反中英談判中已經達成的共識,把《1990年英國國籍(香港)法》提交下院討論。這個國籍法不僅把二十二多萬香港中國居民變成「英國公民」,還執意要在香港的關鍵位置上物色「英國國籍(香港)法」的「受惠人」,並且還要保留一批名額給接近1997年時「進入關鍵崗位的人」。(參見李後所著《百年屈辱史的終結──香港問題始末》)
在香港《基本法》通過並頒布的幾個月後,英方不顧中方的反對和警告,在香港立法局正式提出《香港人權法案條例》。英國雖然早在1976年就簽署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但並沒有在英國本土和香港搞什麼「人權法案」,1978年英國在向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報告英國本土和香港等地執行人權公約情況時說,「人人可以從法律中找到保障權益的法規,因而毋須將公約變成英國法律的一部份」,「英國法律制度是在符合公約規定下運行,它透過現有法律來實現公約的義務」。
直到1986年,英方在交給中方關於「九七」前後政制銜接的工作檔中還表示,不贊成有人提出的將一項人權法案列入《基本法》的主張。但後來英方卻一反過去的做法和立場,正式提出《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並規定如果香港的其他法律與「人權法案條例」有牴觸,則以後者為準,賦予其淩駕於香港《基本法》之上的地位。
1992年末代總督彭定康上任伊始,就在港英政府內部做了一個「嚴肅的形勢報告」,斷言中國政府不到1997年就會像蘇聯、東德和波蘭那樣垮台,以此動員政務官、公務員們跟著他一起「握爛牌,打亂仗」,擺脫中英已經達成的所有協議、諒解的束縛,企圖撈回10年前英國在談判桌上想得到卻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悍然推出了「三違反」的「忽然」民主方案,公然和中國政府對抗。
此外,1994年以來,英國秉承它撤出殖民地時的一貫做法,在撤出香港之前,最大限度地保留它在香港的利益和影響,並試圖給未來的特區政府和中國製造盡可能多的困難和麻煩。例如,通過對原有法例的修訂,企圖削弱特區政府行政管理的權力。1992年修改的《社團條例》刪去了原來規定的禁止香港社團同港外政治性社團發生聯繫及禁港外政治性社團在港設立分會的內容;把原來的社團註冊登記制度改為「通知」制度。1994年4月修改的《公安條例》,將原來條例中關於集會遊行須領牌照的規定,改為只要「通知」有關當局即可。
1996年5月11日,彭定康在北美說:「英國在1997年以後仍然會過問香港事務50年,中國人如果不明白這一點,那將大錯。」還說:「不要讓任何人都以為,一過了1997年6月30日,英國人就會『金盆洗手』,丟下香港不管了!」
因此,一些反中亂港的英國人不會「金盆洗手」,我們早已做好他們搗亂的準備。施維爾先生,你在港媒發表一篇文章,能刮多大風浪?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