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台灣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台灣國學教材進京后被大幅修改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日前,30所中學的高中生用上了中國台灣地區國學教材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興趣。內地首次引進的這套台灣國學教材到底是什麼內容?在北京的課堂融入中是否能夠接地氣?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台灣國學教材進京並非坦途,由於教材容量太大,缺乏國學師資等原因,目前北京只有一家民辦高中在嘗試教學。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更有趣的是,為了適應內地的教育環境,教材甚至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多位感動中國人物也被編入台灣國學教材。

焦點

難題一

台灣國學教材量太大 北京學校課時不夠

根據報道,目前內地已經有包括北京四中在內的30所中學使用台灣國學教材。然而記者瞭解到,目前使用教材的只有武漢四中、太原外國語第二學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鄭州五中等學校,而北京四中並沒有使用該教材。在北京,使用台灣國學教材的,是一所民辦高中——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為什麼台灣國學教材的推廣沒有像預期的那樣一帆風順?記者發現,台灣教材和內地教育環境的差異,是主要原因。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台灣家喻戶曉。從1956年開始,台灣地區高中課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屬於必修科目。台灣地區現有48%所學校、5.3萬高中生在使用該教材。該教材選用四書中的經典章節,涉及做人、處世、內政、世界觀、群體觀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雖非四書全選,但涉及內容非常全面,內容量比以往國學教材增加了五到十倍」。

但與台灣的教育背景不同,目前內地對於國學課的教學並無加入應試考試範圍,只是作為對必修課程的補充,許多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德,並不涉及升學考試。記者發現,內地雖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注重國學的教育,但現今對於國學的學習並沒有統一的課標,尚未形成體系,只停留在經典誦讀層面。各學校的開展實踐情況也相差很大,尤其是高中階段,由於升學壓力的負擔,更讓很多學校對此望而卻步。

曾經關注過台灣國學教材推介的北京101中學最終放棄了該教材。「這套教材不是不好,但卻不好用,因為內容太豐富,太成體繫了,反而不適合我們學校的教學大綱。」101中學相關負責人高老師表示。「國學課作為選修課,在全日制教學中,本來就是見縫插針,課時非常受限。這本台灣國學教材內容量太大,沒有那麼多課時來消化這些內容。」

難題二

《大學》《中庸》內容深 內地國學師資難找

除了課時與引進版教材內容量的矛盾問題,另一個推廣尷尬是師資隊伍問題。

此次引進版教材內容與台灣原版教材的內容、體例大體一致,上冊為「論語選讀」,下冊為「孟子選讀」與「學庸選讀」,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其中《中庸》《大學》等內容在內地的課本中幾乎不被涉及,很多老師都認為艱深。

國內一位畢業於中文師範類學校的語文教師表示,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她從未接觸過四書中的《大學》和《中庸》。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的國學課教師辛老師畢業於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表示其在學生階段的一些課程中雖接觸過部分國學內容,但也並未系統學習過,出於個人興趣自學了四書,「國內專門開設國學的大學很少,所以許多語文教師並沒有系統學習過國學,我們在使用台灣新版教材前也要先自我進修」。

在推廣過程中,作為台灣國學教材引進方的中華書局負責人也深有體會,「課時問題還可以擠出來,但師資隊伍的缺口很大,這是推廣中面臨的最大問題。許多學校的國學老師是從語文老師隊伍中挑出來的,只有小部分學校才有自己獨立的國學老師。」

進展

出版方為接地氣改教材 課本內出現感動中國人物

記者發現,為了能夠接上內地教育環境的地氣,出版方在課本的用詞細節上做了大量修改,除了把教材名字由台灣慣用「基本教材」改成內地慣用「基礎教材」,還對原教材中台灣的固定用詞進行修改,將台灣地區喜歡用的文言說法,改為適合內地高中生的書面習慣用語。

引進版教材改動最大的部分,是將每個單元的台灣版「今人今事」課外閱讀全部替換成為內地學生熟知的「名人事跡」,如在孔子為人的章節中,台灣原教材使用的今人事例為台灣證嚴法師,內地引進版引用的今人事例是扎根「懸崖小學」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在論古今人物與孔門弟子章節中,台灣原版教材用的典例是「教育哲人——辛志平」,引進版教材用的是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支教勞模白方禮;在論人性本善的章節,將原教材中引用的「從流氓、囚犯到詩人、教授(林建隆)」,今人今事替換成「叛逆中的皈依——小布什」。

對話

引進教材還處於實驗探索階段

對話: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主任祝安順

北青報:為何想引進台灣版國學教材?

祝安順:台灣用了近60年的國學教材,經過了反覆的修訂和改善,經得起考驗,也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國內雖然也推廣國學教學多年,但沒有很成體系的教材。

北青報:引進台灣教材,能得到教育部門的支持?

祝安順:這屬於文化交流,國家也明確支持兩岸文化交流。台灣國學教材對於內地是個很好的借鑒,也能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

北青報:兩岸教學模式存在不同,引進版教材在推廣使用中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

祝安順:雖然兩岸的中華文化交流還存在一些隔閡,但是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大家對於文化遺產的態度也一樣,相信不會水土不服。

北青報:但兩岸的國學教育背景確實不同,這套教材是否真的適合內地學生?

祝安順:這套教材其實也還處於實驗探索階段,未來我們還可能做大規模的修訂和調整。全國各地的國學開展也不一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對於什麼教材合適當地教育,在認識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

北青報:引進版教材為何要對「今人今事」欄目做大規模的內容替換工作?

祝安順:因為台灣版教材中的「今人今事」引用的都是台灣的有名人、事、物,這對於我們內地學生很陌生,所以全部替換成內地學生熟悉的名人事跡,便於理解。

      責任編輯:果果
莫言:台灣雷鋒多 亂在立法院      [2013-09-24]
台灣發起「怒吼馬英九」活動      [2013-09-21]
王毅:台灣問題應成中美關係正資產      [2013-09-21]
台立院紀委會新成員下周出爐      [2013-09-20]
台灣男子娶兩個老婆被判合法      [2013-09-16]
台「國防部」大樓爆炸2死4傷      [2013-09-14]
台美女警察假扮名媛破獲職業賭場      [2013-09-14]
國防部: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      [2013-09-13]
台灣國學教材首次進入大陸課堂      [2013-09-12]
台灣「高院」審結火車性愛派對案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