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俄對華航空發動機出口將繼續維持高位。雖然中國的航空製造商成績亮眼,但飛機發動機仍是其最薄弱環節。
據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令俄羅斯與中國在國際政治及經濟領域越走越近的眾多軍事政治因素相互疊加,正促成雙方軍事技術合作的重新繁盛。俄對華軍工出口已步入穩定的上升階段,達到可與兩國在軍火交易「黃金時代」(即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頭幾年)相媲美的水平,並有機會在今後數年間創下自蘇聯解體後的成交紀錄。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目前已知的數據顯示,2011年,俄軍用產品對華出口突破19億美元,2012年亦有增長。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領導層宣稱,在新簽的總額176億美元的合同中,中國的份額為12%,這即是說,雙方簽署了逾21億美元的新單。
目前,已確切知道具體內容的合同總額為13億美元,其中6億來自對華出口52架米-171E多功能直升機,7億為140台AL-31F航空發動機,將安裝在對華出口的蘇-27、蘇-30戰機,以及中國自行製造的殲-11B/BS、殲-15、殲-16戰機上。
在過去10年乃至未來若干年,對華航空發動機出口將繼續維持高位。雖然中國的航空製造商成績亮眼,但飛機發動機製造仍是中國軍工行業最薄弱的環節。目前,在中國製造的第四代戰機中,所有3種主要機型皆使用的是俄制發動機:殲-11B的AL-31F、殲-10的AL-31FN、FC-1「梟龍」的RD-93。
需要補充的是,中國最新的遠程巡航導彈轟炸機轟-6K同樣使用了俄制D-30KP2渦輪風扇發動機。該發動機也被安裝在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戰略重型運輸機運-20上。2009年和2011年,中國簽署合同,向俄購買了239台D-30KP2發動機,目前供貨仍在繼續。
與此同時,中國的兩款第五代戰機——殲-20和殲-31——正處於試飛階段,因此中國已表示有興趣購買俄產新一代發動機,包括蘇-35配備的117S發動機。
報道指出,聯合研究與開發或應中國需求在俄進行研發工作是俄中的長期合作方向。這種合作碩果纍纍,催生出「霹靂」-12空對空導彈、「紅旗」-16防空導彈、L-15教練機、武直-10武裝直升機、FC-1「梟龍」戰鬥機、054A型護衛艦等諸多重要的中國武器裝備。據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表示,來自中國的研發合作請求還在增多。
最後,近年來出口額下滑的幾種俄產武器系統未來有望加大對中國的供應量。目前俄中在磋商或履行如下幾個合同:
1.向中國出售24架蘇-35殲擊機。
兩國去年簽署了意向備忘錄,現正在商討合同細節。合同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簽署。出售戰機不會附帶技術轉讓。儘管供應量不大,但蘇-35的一系列優越性能,尤其是強大的新型無線電電子系統,能極大地增強中國應對釣魚島和台灣等熱點地區危機的能力。
2.出售S-400防空導彈系統。
兩國正就這一問題繼續進行談判。具體的供貨期限尚不清楚,此前曾有傳言稱,時間將視俄軍工企業完成本國空軍訂單的情況而定。中國對射程約為400公里的重型導彈感興趣。部署在中國內地的S-400能把台灣和釣魚島都覆蓋在射程之內。
3.出售34架伊爾-76MD-90A重型軍用運輸機。
中國打造的運-20運輸機距實現量產還需加一把勁。中國致力於加緊提高戰略軍事運輸力量。一些中國專家認為,本國空軍目前還需要100架重型運輸機。
4.向中國出售和授權在中國組裝677型常規動力潛艇。
雙方已簽署相關諒解備忘錄,正草擬合同。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對新型潛艇的興趣與中日關係惡化有關,北京需要能對抗強大而高效的日本反導系統的艦船。
上述任何一個合同的最終落實都將是俄中軍事技術合作的一次新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