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諾貝爾文學獎最年長女得主去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1-1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英國女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於2013年11月17日去世,終年94歲。

她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宣佈,多麗絲·萊辛於週日凌晨平靜地離世。出於隱私方面的考慮,她的家屬並未透露她去世的原因。

據觀察者網綜合報道,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生於1919年10月22日,英國女作家,被譽為英國文壇的常青樹。她出生時父親是駐伊朗的英國陸軍上尉,後來全家遷居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青年時代她參加左翼政治運動,曾一度加入共產黨。她在經歷了兩次婚姻挫折後於1949年定居倫敦,目前居住在倫敦北部。她贊同不愉快的童年造就小說作家的說法,因為她自己的童年就是痛苦多於快樂。作為小說家,她擅長描寫自主女性的奮鬥和衡量幾代左派人物之間的鴻溝。

小說處女作《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出版於1949年。她最有影響的小說有:《金色筆記》(The Golden Notebook)、《倖存者回憶錄》(The Memoirs of a Surivor)、《天黑前的夏天》(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和長篇系列小說《暴力的兒女們》(Children of Violence),均已穩居西方現代小說經典作品的行列。

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將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多麗絲·萊辛。獲獎原因是這位女性經驗的史詩作者「以其懷疑主義、激情和想像力審視了一個分裂的文明」。多麗絲·萊辛是迄今為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此外她是歷來第三十四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

人物生平

多麗絲·萊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於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國人。

在萊辛5歲時她全家遷往羅得西亞,此後20餘年家境貧困。她15歲(又有說是12—13歲)時因眼疾輟學,在家自修。

16歲開始工作,先後當過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等等。她青年時期積極投身反對殖民主義的左翼政治運動,曾一度參加共產黨。

萊辛曾兩次結婚並離異,共有3個孩子。

1949年她攜幼子移居英國當時兩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當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說草稿。該書不久以《野草在歌唱》(1950)為題出版,使萊辛一舉成名,它以黑人男僕殺死家境桔據、心態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為題材,側重心理刻畫,表現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與種族矛盾。

此後萊辛陸續發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即《瑪莎·奎斯特》(1952)、《良緣》(1954)、《風暴的餘波》(1958)、《被陸地圍住的》(1965)以及《四門之城》(1969)——以誠實細膩的筆觸和頗有印象主義色彩的寫實風格展示了一位在羅得西亞長大的白人青年婦女的人生求索。這期間她還完成了一般被公認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筆記》(1962)。《金色筆記》(TheGoldenNotebook)最為知名。那部小說敘述了青年女性經歷作情人和母親的故事,曾被全球數百萬人當成女性獨立的教課書。這本書後來成為格勞麗亞·斯坦因(GloriaStienm)和傑曼·格理爾(GermaineGreer)等激進人物所擁護的女權主義的先鋒。但是,四十年的兩性戰爭後,萊辛經過對現代女性的觀察,已不再相信60年代的革命,是一個永久純粹的勝利。

萊辛已出版兩卷回憶錄,敘述其從童年到50年代的生活。人們曾認為,她接下的書該是回憶錄的第三部分,內容將寫到60年代。

恰好相反,她卻用小說手法描寫這段生活,並取名《最甜蜜的夢》(The Sweetest Dream),定於9月出版。她在這本書裡,通過講弗蘭西斯和其前夫約翰尼的故事,探討「婦女如何在60年代轉錯方向」。

「我不喜歡60年代,」萊辛說。「我不喜歡女性那時的所說所為,比如像她們吹噓和多少男人睡過覺。」

她將婦女解放歸功於技術而非女權主義。她認為,避孕藥片和省時設備,比如洗碗器,作用要比意識形態更大。

如今萊辛非常謹慎地否認她曾視己為女權主義者。儘管如此,許多婦女仍然視她為女性榜樣,甚至仍是女權主義者。《金色筆記本》上月被播音員和作家瓊·貝克維爾(JoanBakewell)挑出來,認為是「一部真正重要的書。我深深為之所動。它讓我感到,我能夠控制我自己的生活。」

在關於婦女的進攻性方面,貝克維爾同意萊辛的見解。她說,「我憎恨所有那些毫不遮掩的粗魯行為。婦女已經變得越來越無禮,雖說她們要爭取同工同酬是合理的。我同意萊辛的意見,那就是某些婦女今天太有些自以為是。」

小說家費伊·韋爾登(Fay Weldon)仍稱自己為女權主義者,她1999年的小說《大女人》(Big Women),描繪的就是一個70年代的女出版人。她不同意「60年代的運動轉錯了方向」,但也認同萊辛的一些說法。「1960年代的運動沒錯。在那之前,男人對女人可惡至極,」她說。「但是轉變太大了。我對某些女人對男人的說話方式感到吃驚。」

戴維·托馬斯(David Thomas)的書《無罪》(No Guilty)為今日男人辯護而寫。他同意萊辛說「婦女讓女權主義的政治日程給搞得分散了精力」。他也贊同她指責今日婦女過於粗魯。「今天,婦女能說出男人不敢對女人說的話。男人應該停止對自己身為男人而道歉。」他說。

大約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萊辛對當代心理學及伊斯蘭神秘主義思想的興趣在作品中時有體現,但她仍然關注重大的社會問題。70年代中她撰寫了有關個人精神崩潰的《簡述下地獄》(1971)及討論人類文明前途的《倖存者回憶錄》(1974)。《天黑前的夏天》(1973)講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婦的精神危機。此後她另闢蹊徑,推出一系列總名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檔案》的所謂「太空小說」;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1980)、《天狼星試驗》(1981)、《八號行星代表的產生》(1982)等,以科幻小說的形式寫出了對人類歷史和命運的思考與憂慮。

萊辛是一位多產作家,除了長篇小說以外,還著有詩歌、散文、劇本,短篇小說中也有不少佳作。如今仍不斷有新作問世。像《簡·薩默斯日記》(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類作品,就題材和風格而言,似是對作者早伍寫實方法的一種回歸。

創作生涯

在非洲早年的艱苦生活中,十九世紀小說大師如狄更斯、吉卜齡、史湯達爾、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成為萊辛最重要的精神伴侶,也為她的文學生涯奠定厚實基礎。

第一階段

(20世紀50年代)

1950年,萊辛出版了成名作《野草在歌唱》。這部小說以一名白人農場主的妻子被黑人男僕殺死為題材,心理刻畫細膩,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

此後,她陸續發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即《瑪莎·奎斯特》(1952年)、《良緣》(1954年)、《風暴的餘波》(1958年)。

第二階段

(20世紀60年代)

《被陸地圍住的》(1965年)以及《四門之城》(1969年)。鋪陳女主角瑪莎·奎絲特的醒覺與解放,但又瀰漫著絕望與宿命的色彩,為女性成長小說立下新典範。在這五部曲中,萊辛展示了一位在羅得西亞(辛巴威)長大的白人青年婦女的人生求索,筆觸誠實細膩,風格有印象主義色彩。萊辛的代表作誕生於1962年,那一年她發表了《金色筆記本》。書中女主人公伍爾芙有五本筆記本,這部作品中,萊辛採用了複雜的敘述技巧,描述政治現實與情感世界間的交織纏鬥。雖然女權運動者把《金色筆記本》看作是女權運動開路先鋒的偉大作品,但萊辛本人卻說過:「我在六十年代不是一位積極的女權主義者,從來不是。我從來不喜歡女權運動,因為我認為這項運動的基礎太意識形態化。」不過萊辛似乎不太樂意被定型為「女性主義作家」。

第三階段

(20世紀70年代後)

進入1970年代之後,風格與題材屢次轉變。她從浪漫主義出發,探索超越理性與自我的領域,寫下多部「內在空間」小說。後來又深受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教派「蘇菲派」的影響,並將筆鋒轉向科幻小說,包括《天狼星試驗》(1981年)、《八號行星代表的產生》(1982年)等,寫出了對人類歷史和命運的思考與憂慮。

萊辛曾說,《天舟座老人星:歷史檔案》(或譯《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原文CANOPUSINARGOS)系列是她最重要的作品。1979至1983年間推出了宇宙空間五部曲,包括《希卡斯塔》及《天狼星試驗》等。故事內容集歷史、科學、政治、神話、寓言於一體。有意思的是,儘管萊辛本人對科幻題材興致勃勃,但許多批評家認為這種文類反而是她的弱項,而且她如果沒有涉足科幻,應該早就可以摘下諾貝爾獎。

值得一提的是,跟很多人一樣,萊辛是一名貓癡,她曾推出過《特別的貓》和《貓語錄》等以貓為中心的作品。《特別的貓》的故事從萊辛在非洲的童年開始,書中萊辛細數曾令她快樂和憂愁的貓,她以勞倫斯對生物觀察的精神,書寫這些貓的生命景觀,像童年時衝進她家農田的貓,週末和父親兩人與大約40隻貓相處,充滿個性的「灰貓」與「黑貓」以及大難不死的流浪貓等。

萊辛筆耕五十多年,是位多產作家,花樣層出不窮,有前期的批判寫實,也有中期的心理分析和蘇菲主義迷思,更有晚期的「內太空」探索──她就是執拗,不願意稱之為「科幻小說」;既寫人的生存處境,也寫動物(尤其是貓)的生存之道;既寫成人複雜而多變的陰暗內心,也寫兒童的醜陋與野蠻。其風格獨特多變,思想深邃,觀點銳利,見解新穎,極具創造力。除了長篇小說,還著有詩歌、散文、劇本、短篇小說等。

諾貝爾文學獎

2007年10月22日,住在倫敦西郊的多麗絲·萊辛迎來88歲壽辰。這注定是個不同尋常的生日——十幾天前,她獲得了20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頒獎詞中,稱萊辛是女性經驗的史詩作者,以其懷疑的態度、激情和遠見,清楚地剖析了一個分裂的文化」。頒獎詞還提到萊辛的小說《金色筆記》,「在二十世紀那些描述男性女性關係的作品中,是開創性的」。雖然這部一九六二年發表的小說被評論認為是女權主義者的經典作品。多麗絲·萊辛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後最偉大的女性作家,第11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諾獎頒獎詞

「女性經驗的史詩作者,以其懷疑的態度、激情和遠見,清楚地剖析了一個分裂的文化」。

其風格獨特多變,思想深邃,觀點犀利,見解新穎,極具挑戰性。關於萊辛作品的哲學思想及其小說形式聯繫的評論,試圖探討她的生命哲學理念及其小說形式的關係,對萊辛提出的漩渦與噴泉、「雙姓同體的人」和「大家人物」、流動的時間、比喻的世界和蘇菲主義進行了精闢的分析。

其代表作品為五部曲:《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簡·薩默斯日記》等。獲獎原因為「因其將自己的懷疑,激情以及幻想投入在對分裂的文明的審視上。」

代表作

[GrassisSinging'(1950)《野草在歌唱》

ThisWastheOldChiesCountry''(collection)(1951)

Fiv'(shortstories)(1953)《短篇小說五篇》,獲得毛姆文學獎

TheChildrenofViolenc'Series《暴力的孩子們》五部曲(1952-1969):

MarthaQues'《瑪莎·奎斯特》(1952)

AProperMarriag'《良緣》(1954))

ARipplefromtheStor')《風暴的餘波》(1958)

Landlocke'《被陸地圍住的》(1965)

TheFour-GatedCit'《四門之城》(1969)

GoingHom'(memoir)(1957)

TheHabitofLovin'(collection)(1957)

Win'(shortstory)(1957)

InPursuitoftheEnglis'(nonfiction)(1960)

[GoldenNotebook'《金色筆記》(1962)被公認是萊辛的代表作

PlaywithaTige'(play)(1962)

AManandTwoWome'(collection)(1963)

AfricanStorie'(collection)(1964)

CatTales貓系列:

ParticularlyCat'《特別的貓》(stories&nonfiction)(1967)

ParticularlyCatsandRufustheSurvivo'《貓語錄》(1993)

      責任編輯:春緋
村上春樹諾獎大熱 去年敗於莫言      [2013-10-09]
村上春樹成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2013-09-06]
莫言在京五環購房 花掉諾獎一半      [2013-05-21]
諾貝爾文學獎最年長女得主去世      [2013-11-18]
韃靼總統之子在俄羅斯墜機遇難      [2013-11-18]
客機在俄羅斯墜毀 50人或全遇難      [2013-11-18]
美1男報復前妻塑中指銅像對其家      [2013-11-17]
美中情局以反恐為名監控國際匯款      [2013-11-17]
前妻稱曼德拉失語半年用表情交流      [2013-11-17]
美1架無人機撞上軍艦致2名士兵傷      [20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