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曼德拉梅開三度 兒女情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2-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曼德拉這位反種族隔離鬥士一生備受全世界人民關注和敬仰,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三個女人的痕跡。

曼德拉逝世之悲歡離合

據京華時報報道,曼德拉這位反種族隔離鬥士一生備受全世界人民關注和敬仰,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三個女人的痕跡。她們分別是:初戀情人伊夫琳、「黑人母親」溫妮和晚年知己格拉薩。和他的政治生涯一樣,他的戀愛婚姻充滿了傳奇色彩。

第一任妻子·伊夫琳

結髮仳離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東南部特蘭斯凱地區的姆韋佐村。23歲時,為逃避包辦婚姻,他逃往約翰內斯堡。在那裡,他結識了第一任妻子伊夫琳·馬塞。

>>逃婚遇初戀情人

據曼德拉回憶,22歲時的一天,撫養他長大的叔父把曼德拉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叫到面前,告訴他們已經為兩人安排好了婚事,「那時候,我在社會方面比政治方面更超前。在我還沒有考慮反對白人的政治制度的時候,就做好了反對我們自己人民的社會制度的準備」。不久,曼德拉和叔父之子一起,逃婚去了南非的大城市約翰內斯堡。

和曼德拉一樣,伊夫琳生於農村,20世紀40年代初期來到約翰內斯堡。她的表親沃爾特·西蘇盧是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的堅定支持者。1944年,即曼德拉加入非國大、開始政治生涯那年,他和伊夫琳在西蘇盧家中首次相見。幾個月後,兩人結婚。同年,曼德拉和西蘇盧等人組建了非國大青年聯盟。

在對曼德拉和伊夫琳婚後頭幾年生活的一些文字記錄中,伊夫琳被描述成一個「快樂的賢妻」。彼時,曼德拉在工作之餘還能抽空幫忙給三個孩子洗澡,下廚做飯。

>>選事業放棄婚姻

曼德拉擔任非國大副主席時,伊夫琳對他的長期不歸家很有意見,兩人的感情裂縫在一天天擴大。1954年前後,愈加忙碌的曼德拉讓伊夫琳難以接受,她開始醉心於宗教,夫妻關係逐漸疏遠。在他們的女兒出生後不久,他們的婚姻關係終於破裂。伊夫琳向曼德拉發出最後通牒:在非國大和她兩者之間選擇一個。結果,曼德拉選擇了前者。

當曼德拉第一次入獄又獲保釋返家後,伊夫琳已經離去,帶走了長子馬迪巴。

>>伊夫琳再嫁商人

1958年,曼德拉與結髮14年的伊夫琳離婚。伊夫琳返回家鄉特蘭斯凱,開了一家小店。1997年,伊夫琳嫁給一位退休商人,但她依然堅持使用「伊夫琳·曼德拉」這個名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04年5月,時年82歲的伊夫琳死於呼吸系統疾病,葬在約翰內斯堡市西區公園墓地,曼德拉參加了伊夫琳的葬禮。

第二任妻子·溫妮

苦難堅守

1956年底,曼德拉因為領導反種族歧視的鬥爭被當局逮捕。由於「證據」不足,1957年9月,當局暫停預審,讓他「獄外候審」。在候審期間,曼德拉與第二任妻子、年輕貌美的溫妮·馬迪克澤拉一見鍾情,由此開始了數十年的傳奇愛情。溫妮出生在農村,但和伊夫琳不同,她十分熱心政治,也因此更為人熟知。

>>一見鍾情閃電求婚

曼德拉在自傳中說,有一天,他在辦公室遇到了正向他朋友咨詢法律問題的溫妮,當時就想讓溫妮做自己的夫人。第二天,曼德拉邀請溫妮吃印度菜,之後與她在距離埃爾德拉多公園不遠的草地上散步。在草地上,曼德拉向溫妮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他坦率地講述了自己的希望和面臨叛國指控的處境,並表示很想立即娶她做夫人。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只要有時間就會見面。曼德拉有時會將溫妮帶到健身房看他「汗流浹背」地鍛煉身體,有時會帶溫妮去參加他們的會議。

與伊夫琳離婚後的一天,曼德拉突然讓溫妮去找他的朋友雷·哈麥爾,請她為溫妮製作新婚禮服。他深情地望著溫妮說:「你打算要幾個伴娘?」溫妮十分激動地問道:「婚禮何日舉行?」

1958年6月,正因「叛國罪」受審的曼德拉獲准離開約翰內斯堡與溫妮結婚,保釋候審只有4天時間。婚禮才進行一半,曼德拉就被帶回法庭受審。就這樣,溫妮成了曼德拉的第二任妻子。

>>長久分離歷盡苦難

1962年,曼德拉被判入獄時。在婚後的三十多年裡,溫妮獨自將孩子撫養長大,吃了不少苦頭。

獄中的曼德拉每天都會撫摩溫妮的照片。他給溫妮寫信說:「婚姻的真正意義不僅在於互相愛戀,而且在於相互間的永恆的支持。這種支持是摧不垮的,即使在危險關頭也始終如一……我真想在你身邊,把你抱在膝上。」

溫妮則每月千里迢迢地趕赴羅本島,在警察的嚴密監視下按指定的路線乘船渡海,只為隔著裝了厚玻璃的鐵窗看丈夫一眼。溫妮還四處為曼德拉奔走吶喊,期間數次被捕入獄或遭禁。與此同時,她與女兒住在無水無電漏雨的草棚中,吃未熟的米粥、帶泥的蘿蔔。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溫妮·曼德拉」一度成為南非家喻戶曉的響亮名字。在南非人看來,溫妮不顧個人安危,支持獄中的丈夫與種族主義政權進行鬥爭,她以戰鬥、忠貞、母愛的形象贏得了廣大黑人的愛戴,享有「黑人母親」的尊稱。

>>相聚不久感情破裂

1990年2月11日16時15分,南非開普敦維克托·沃斯特監獄大門打開,被囚禁27年、已經71歲高齡的曼德拉走出監獄,身體看上去仍很硬朗。溫妮興奮地迎上去,兩人深情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記者見證了這一感人場面。

隨著溫妮個人威望和地位的提高,其個性中專橫跋扈的一面更加突出,她把自己當做曼德拉的替身,在很多事情上獨斷專行。她組織的「曼德拉俱樂部」頻繁地介入鬥毆、綁架、刑訊乃至謀殺。1991年,溫妮被控綁架14歲的少年斯托比爾被判入獄6年,後改判罰款。1993年,溫妮又因涉嫌綁架4名黑人青年而被判刑。與此同時,溫妮還與助手傳出緋聞。

曼德拉出獄後,看到媒體充斥著溫妮的種種醜聞,他苦苦相勸,卻無法挽回溫妮的心。曼德拉曾痛苦地說,出獄後與溫妮共同生活的那段時間,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人。終於曼德拉忍無可忍,撤銷了溫妮的部長職務,並與其分居。

1996年,曼德拉與溫妮離婚。1997年,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對溫妮進行公開問訊,30個證人指控她操縱了在索韋托發生的幾起謀殺案。1999年,溫妮的保鏢指控她至少兩次指使他們殺人。2003年,66歲的溫妮因犯有盜竊和欺詐等共計68項罪名而被判入獄5年,緩刑1年。

時至今日,談起這位「前國母」,南非人民依然感慨萬千。

第三任妻子·格拉薩

黃昏之戀

曼德拉與溫妮離婚時已經年近80歲,沒想到,愛情卻再次眷顧了這位「鬥士」。1990年,曼德拉遇到了第三任妻子格拉薩·馬謝爾。格拉薩是莫桑比克前總統薩莫拉·馬謝爾的遺孀,比曼德拉小27歲,性格溫柔,行事穩重。

>>婚姻低谷再遇愛情

格拉薩聰明而有雄心。她曾在葡萄牙里斯本留學,是殖民主義時期少有的受過教育的非洲婦女之一。莫桑比克獨立以後,她還是莫桑比克解放陣線執政的頭11年裡擔任部長職務的唯一女性。1975年,她嫁給了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領袖、總統薩莫拉·馬謝爾。1986年10月,薩莫拉在南非死於一次飛機失事。曼德拉和格拉薩首次接觸是在薩莫拉墜機身亡後,曼德拉從獄中寫信給格拉薩。

1990年出獄後,曼德拉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首次見到了格拉薩。當時這位非國大領導人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我們都非常、非常孤獨,」格拉薩曾說,「我們都需要有人可以說說話,有人可以來瞭解自己。」在私下裡,曼德拉心灰意冷。溫妮拒絕與他保持夫妻關係,並在兩人沸沸揚揚的婚變期間公開羞辱他。格拉薩說,曼德拉的婚姻一結束,「我們就開始更加頻繁地約會」。

>>八十大壽娶新妻子

1996年,曼德拉與格拉薩共同出現在津巴布韋總統羅伯特·穆加貝的婚禮上。曼德拉允許現場媒體報道他的愛情故事。他告訴記者:「人到晚年,因為她給我的愛和支持,我的生命又得以如花綻放。」

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歲生日那天,他與53歲的格拉薩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婚後,曼德拉打趣自己跟不上格拉薩「年輕的節奏」。他在2007年3月一個紀念活動上對學生「抱怨」說:「她比我還忙。我們午餐時見一面,然後分開,直到晚飯時才能再相見。真希望我娶一個不這麼忙的妻子。」

格拉薩也曾對一家英文報紙袒露自己的感情:「人們也許會說我的丈夫是聖人,但對我來說,他只是一個淳樸、友善的普通人。我以前並沒有料到馬迪巴(曼德拉在部落中的名字)會進入我的生活,但現在我們確定要共同生活,因為我們曾經十分孤獨。人生只有一次。」

格拉薩為曼德拉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他重新感受到擁有一位體貼入微的愛侶多麼快樂。此後,格拉薩一直照顧曼德拉的生活起居,直至他去世。

兩子四女

曼德拉一共有六個孩子,第一任妻子伊夫琳生有兩男兩女,第二任妻子溫妮生有兩個女兒。如果說女兒是曼德拉的驕傲,那麼兒子則是曼德拉永遠不能言說的痛。2005年1月6日,當曼德拉流著淚向世人宣佈「我的兒子死於艾滋病」時,人們才意識到這位86歲高齡的老人屢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大女兒出生後就夭折了,大兒子馬迪巴1969年死於車禍,二兒子馬克賈托2005年死於艾滋病。與此同時,兩個前妻的子孫之間爭產的風波也讓曼德拉飽受折磨。

三朵金花難彌補失子之痛

>>驕傲

長女馬基商政兩界著名女強人

馬基·曼德拉是曼德拉與第一任妻子伊夫琳所生的小女兒,也是曼德拉三個女兒中最年長一個。馬基6歲的時候,父母親就離了婚。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馬基就再也沒有見過父親一面,直到父親被釋放出獄。

馬基生於1954年,是全能型的女強人。她讀書好(擁有博士學位),做生意成功(曾任南非發展銀行執行董事,同時還是南非國有鐵路公司的經理之一),在南非政壇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因致力於種族平等而聞名。

次女澤納妮嫁入斯威士蘭王室

在曼德拉坐牢期間,他與溫妮所生的兩個女兒澤納妮和津齊從小就被送到鄰國斯威士蘭讀書,只有寒暑假時才能返回南非的家。

澤納妮在斯威士蘭讀書時,認識了斯威士蘭國王索布扎二世的第58個兒子姆茲·達拉明尼,當時的姆茲是一個金融家,兩人很快墜入愛河。1973年,澤納妮嫁入了斯威士蘭王室。2012年,她被任命為南非駐阿根廷大使。

小女津齊出版詩集曾獲文學獎

津齊的童年缺乏父愛。出生僅18個月,她的父親就被送進了監獄,下一次再見父親時,她已經14歲了。

津齊講得一口流利法語,從十幾歲就開始寫詩。津齊1978年出版詩集《我的黑皮膚》,還獲得過雅努什·科爾恰克文學獎。

曼德拉和溫妮離婚後,津齊曾作為「代理第一夫人」陪同曼德拉出訪。

>>傷痛

主動公開二兒子死因

1969年,曼德拉的大兒子馬迪巴死於一場車禍,那時他正因為「反種族隔離運動」被關在監獄服刑。於是曼德拉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第二個兒子馬克賈托身上。馬克賈托是一名商人兼律師,是曼德拉與第一任妻子伊夫琳生育的孩子。雖然父親是名揚天下的「大人物」,但是馬克賈托似乎並沒有想憑借父親的勢力在南非政治圈一展抱負,他只是默默無聞地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2004年12月7日,南非通訊社宣佈: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唯一健在的兒子住進了約翰內斯堡醫院,並且情況不容樂觀。這一通訊社引述了曼德拉基金會發言人的話,「這是私人的家庭事務」,並且她沒有向外界透露時年54歲的馬克賈托的具體病情和病因。

2004年年底,馬克賈托入院治療。在兒子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曼德拉將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陪伴他。

2005年1月6日,馬克賈托死於約翰內斯堡一家診所內。當時,艾滋病在南非是一個禁忌話題。馬克賈托去世時,醫院沒有透露死因。但數小時後,曼德拉在家人的陪伴下親自公佈了兒子的死因。他說:「今天我要向你們宣佈,我的兒子死於艾滋病。我一直在對公眾說,讓我們公開地談論艾滋病吧,不要隱瞞什麼。讓我們把艾滋病視為一種平常的疾病,坦率地站出來宣佈某某人死於艾滋病。這樣,人們就不再會將艾滋病病人視為該下地獄的罪人。」

>>糾紛

女兒為家產訴父親

2013年4月初,為奪取對曼德拉藝術藏品和百萬財產的控制權,繼將父親的好友告上法庭後,曼德拉的兩個女兒與父親也打起了官司。

馬基和澤納妮向約翰內斯堡最高法院提起申訴,要求撤銷2004年的一項判決,該判決賦予曼德拉按照個人意願處理曼德拉信託基金的權利。曼德拉正是根據該法令,解雇了當時的受托人之一、支持出售其藝術藏品的律師,而任命好友喬治·畢索斯和巴利·楚內及商人塞克斯威爾為受托人。

曼德拉信託基金有兩家公司:和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及盛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馬基和澤納妮為兩個公司的董事和主管。她們希望繼續售賣曼德拉的藝術藏品,但遭到了3名新委託人的反對。於是,她們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解除3名新受托人的身份,並將其從公司董事會中除名。

長女孫子對簿公堂

2013年7月,曼德拉的長女馬基等16名家族成員與他的孫子門德拉就曼德拉3名已故子女的墓址對簿公堂。

曼德拉曾表示希望百年之後安葬在3名子女身邊,一直把童年時代居住的古努村定為歸根之處。不過,曼德拉的孫子門德拉與家族其他親屬就曼德拉的墓址存在分歧。

2011年,門德拉未經其他親屬同意,將曼德拉3名已故子女的遺骨從古努轉移至大約30公里外的姆韋佐村,並建立曼德拉紀念館,同時希望曼德拉百年之後也安葬在此,從而賺取旅遊收益。

門德拉的舉動引發其他親屬不滿,馬基與家族15名其他成員將門德拉訴至法院,法庭命令後者將曼德拉三名已故子女的遺骨送回古努安葬。

門德拉原定於12月6日受審,目前審前聽證會已被推遲至12日舉行。

      責任編輯:吳筱惟
暴風雨肆虐北歐似泰坦尼克號沉沒      [2013-12-07]
張成澤數名駐外親屬被朝政府召回      [2013-12-07]
日本女整形30次變洋娃娃花120萬      [2013-12-07]
挪威與丹麥將聯合運輸敘利亞化武      [2013-12-07]
外媒:張成澤或因親信叛逃落馬      [2013-12-07]
朴槿惠會見拜登後宣佈擴大識別區      [2013-12-07]
梅德韋傑夫定參下屆俄總統競選      [2013-12-07]
曼德拉梅開三度 兒女情長      [2013-12-07]
拜登三國行:充大、滅火和摸底      [2013-12-07]
在世美國總統都將出席曼德拉葬禮      [201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