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致兩名拆遷人員死亡的蘇州虎丘區拆遷血案一直面臨輿論的追問,人們想知道,拆遷何至於拆出兩條人命?人們更想知道的是,如此血案,怎會發生在一向被視為和諧發展蘇南樣本的蘇州?
血案發生後,蘇州虎丘區副區長俞愉坦承,政府不迴避在拆遷過程中存在的監管不到位之處,比如,對拆遷公司存在的不規範行為未能及時發現和制止。這一表態,有別於很多地方政府一屁股坐在權力代表者一方的習慣,堪稱冷靜理性,也讓人看到了反思拆遷血案根源的契機。
蘇州一向被視為蘇南發展模式的樣本,更是江蘇城鄉一體化的模板。而蘇南模式,則常被視為內地發展模式的代表。這一頗具代表性的模式,其核心不僅是經濟高度發達,更是指政府的行政文明之高與法治意識之強烈。在這樣的一個城市,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發展中的問題,能夠在法治的軌道內有效解決。但這起拆遷血案,卻給出了血淋淋的警示——如何實現更和諧的發展,蘇州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曾經,發展意味著一切,個體權利為發展大局讓步乃至犧牲,也被視為理所應當。但如今,不能以發展的名義犧牲個體權利,已經是社會共識。發展大局要顧及,個體權利同樣不能漠視,體現在拆遷上,就是如何讓被拆遷戶分享土地增值的利益,如何尋找發展大局與被拆遷戶利益之間的平衡點。
蘇州經濟發達,城鄉一體化進程極快,拆遷矛盾等發展中的問題也必然多發,這也是中國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蘇州拆遷血案之所以引起全國異乎尋常的關注,即在於它中傷了人們印象中和諧發展的蘇南模式。既然政府不迴避問題,那麼,作為發展模式樣本的蘇州,就應該在血案中痛定思痛,尋找到更公平的拆遷制度和矛盾調和機制,進而舉一反三,尋找到更公平更和諧的發展模式。
想要痛定思痛,則以下問題無從迴避。
政府為什麼會對拆遷公司監管不到位?原因並不複雜,即在於拆遷公司身上的權力色彩過於濃厚——受政府委託拆遷,很多時候成了代政府來拆遷。也正是「代政府拆遷」背後的權力屬性,讓被拆遷戶面對拆遷公司時處於絕對的弱勢。而拆遷辦等政府部門,往往也會對拆遷公司的違規違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甚至放縱強拆。這種或明或暗的強拆思維,把發展大局置於個體權利之上。如此狹隘的發展思維,必須摒棄。
更需反思的是,在政府所代表的拆遷方與被拆遷戶之間,法律該起到怎樣的仲裁作用?遺憾的是,在血案之前,我們始終沒看到司法介入的情節。設想一下,如果拆遷矛盾能夠在法院尋找到公平公正的解決途徑,拆遷血案怎會發生?如何讓公正的司法為拆遷矛盾提供出口,這同樣是當地政府應該反思的重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提到:將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這些美好的願景,需要具體的利益協調機制來落實,可以想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圍繞土地增值如何分享的拆遷矛盾將會更加多發。如何給這些矛盾創造公平的制度出口,如何讓拆遷實現更合理的利益分享,如何讓司法實現更中立的調節和仲裁,這些,都是蘇州拆遷血案留下的未競之問。
(香港文匯網特約評論 作者: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