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霧霾」會飄到美國嗎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1-0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主導風從青藏高原經過華北到達渤海、遼東半島後便折向南方,有時甚至到達廣東,但最後又轉回到內陸,所以華北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包括霧霾,傳輸到朝鮮半島、日本的很少,到達美國西海岸的更是非常有限。」

據《瞭望東方週刊》報道,隨著中國霧霾天氣的持續發生,韓國、日本甚至地處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都傳來了對「中國霧霾」的抱怨之聲。

2013年11月,韓國首爾一架私人直升機撞擊民間公寓後墜毀,造成機上2人死亡。韓國《中央日報》網站稱,這次直升機墜毀事故與「來自中國的霧霾」有關。與此同時,美國一些專家也對媒體表示:「中國排放的污染正在吹向美國西海岸」。

中國的霧霾天氣是否與日韓PM2.5數值升高有必然聯繫?來自中國的霧霾究竟會不會通過大氣傳輸到美國?

對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表示,華北地區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污染物,能夠傳輸到朝鮮半島、日本的很少,到達美國西海岸的更是非常有限。

中國霧霾「自生自消」

王文興告訴本刊記者,一些人類的活動和過程,比如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燃煤鍋爐煙氣排放、生產鋼鐵和水泥廢氣排放等,都會直接導致大氣顆粒物排放量的增加、濃度上升。

還有相當一部分大氣顆粒物是污染源排放的氣態化合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是在臭氧等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複雜物理、化學過程二次生成的,形成的機理非常複雜。

不過,無論直接排放、還是二次生成的大氣顆粒物,它們的遠距離傳輸都受風向的影響。

所謂風向,在氣象上指風吹來的方向。風來自北方叫做北風,風來自西方叫做西風。在城市規劃中,一般把工業區放在盛行風的下風向處,把居民區放在上風處。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0度到60度之間,處於西風帶。

所謂西風帶,是赤道地區上升的暖空氣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極上空,然後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南風逐漸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到達北緯30度附近上空時偏轉成了西風。盛行西風所在的風帶就是西風帶。

「華北地區大氣污染比較嚴重,當西風盛行時,朝鮮半島、日本處於我國華北地區的下風向。因此,華北地區一些大氣存在時間長、濃度高的污染物有可能隨西風經高空傳輸到朝鮮半島、日本或者往東更遠的地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的空氣質量。」王文興說。

但是,大氣顆粒物的傳輸同時也受到地形、海陸分佈等諸多地理因素影響。特別是在中國,由於地形複雜,大氣污染物幾乎不可能擴散到國外,而是在中國大陸內部形成一個「環流」。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主導風從青藏高原經過華北到達渤海、遼東半島後便折向南方,有時甚至到達廣東,但最後又轉回到內陸,所以華北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包括霧霾,傳輸到朝鮮半島、日本的很少,到達美國西海岸的更是非常有限。」王文興解釋說。

他認為,由於距離遙遠,到達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污染物可以忽略不計,對人的影響就更小了。

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大氣科學學院教授丁愛軍對《瞭望東方週刊》表示,大氣污染物、特別是PM2.5一般都集中在對流層低層,也就是距離地面1到1.5公里的位置,這一層也叫做邊界層。

在一天中,下午2點邊界層最高,距離地面1.5至2公里,晚上可能降低至200至300米。

邊界層以上的自由對流層部分就是西風帶通常所處的位置,一般污染物較少。但在特定天氣條件下,邊界層的污染可以抬升到自由對流層,並隨西風帶快速向下游傳輸。

不過,這部分污染一般很難到達地表。2007年,丁愛軍負責的973項目在東北上空2至3公里處用飛機觀測到了來自華北平原的污染,但它對地表的影響已非常小。

逆溫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接受《瞭望東方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霧霾天氣多發在靜穩天氣條件下,這種情況導致逆溫現象時常發生,從而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當靜穩天氣產生時,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這就是逆溫。

王自發說,逆溫的成因其實有很多,比如暖平流逆溫,是指暖空氣流在冷地面上形成的逆溫。

當暖空氣遭遇冷地面時,兩者之間不斷進行熱量交換。暖空氣下層受冷地面影響最大,氣溫降低最強烈,上層降溫緩慢,從而形成逆溫。此外,還有湍流逆溫、下沉逆溫和鋒面逆溫等。但不管是哪種逆溫情況發生,都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

「因為發生逆溫時,像一個鍋蓋一樣罩在城市上空,所以污染物不太可能擴散出去。」王自發說。

換句話講,霧霾本身就是由流動性較差的氣候條件導致的。如果有非常好的傳輸條件,出現霧霾的機會也就小得多。

王自發認為,就算污染物擴散了也會被稀釋。這就好像在屋子裡抽煙的人,雖然在屋內會有強烈的熏嗆感,但屋子的四面門窗打開以後,對外面的人影響並不大。

「比如,1公里厚的霧霾存在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第二天稀釋到300多公里,氣團厚度擴散到3公里,自然就沒那麼厚了。而且在稀釋的過程中並沒有污染物補充進來,還有可能在流動的過程中緩慢地反應掉了。」王自發說。

丁愛軍也認為,污染物在遠距離傳輸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沉降,「主要是干沉降。」

沉降包括干、濕兩種。濕沉降主要是通過雲和降水過程沖刷,干沉降指大顆粒,以及其他懸浮性成分直接沉降在地表,被植被和水體表面(如海洋)吸附而清除的情況。這種複雜的過程是大氣清除與自淨污染物的途徑之一。而且水體表面上的干沉降明顯較大。

從中國東部向東,是廣袤的東海、黃海以及更加寬闊的太平洋。

「由於大氣中的擴散、稀釋和沉降,到達後污染物的影響與源地相比已經差了好幾個數量級。」丁愛軍說。

日本政府: PM2.5加重與中國無關

日本《產經新聞》旗下的ZAKZAK網站曾稱,「中國霧霾」影響日本「最嚴重的情況是,從中國飄到日本的大氣污染物以『酸雨』的形式降落,腐蝕森林、土地和水源,成為永久污染源。」

針對此種看法,環保部系統一位長期從事環境監測研究的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對《瞭望東方週刊》記者表示,「這是很不合理的,我認為咱們對這些無理推斷不要去在乎。」

他表示,前些年也有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的專家指責當地酸雨排放是因中國污染物造成的。但經過檢測後發現,中國的酸雨和這些國家的酸雨成分並不相同。

「中國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煤煙型污染,酸雨主要由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炭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而發達國家脫硫技術做得很好,且燃油所佔的比重要比中國大得多,所以他們國家的酸雨主要是硝酸雨,大部分不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他解釋說。

王自發也表示:「中日兩國對於日本酸雨是不是由中國傳過去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是通過監測,結論現在基本上已經明確,來自中國的酸雨對日本的影響不大,不會超過10%。現在已經不怎麼爭論這個問題了,因為已經是確定的事實了。」

上述院士還告訴記者,美國也曾有專家認為,當地大氣的汞污染來自中國,這些都是沒有依據的,「他們缺乏相應的調查資料,關於大氣污染物遠距離傳輸的問題必須用數據來說話。」

在經過充分的數據調查後,一直聲稱關東、東海等地煙霧天氣和「中國霧霾」高度相關的日本政府也修正了自己的說法。

日本共同社2013年11月14日報道,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的檢測研究顯示,鹿兒島縣櫻島火山放出的含二氧化硫的火山氣體才應對此負責。

研究表明,櫻島的火山活動趨於活躍,火山氣體中的硫酸鹽氣溶膠濃度在鹿兒島縣周邊地區最高,並飄散到本州的南部。研究人員對火山噴發和監測地區的硫酸鹽氣溶膠濃度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它們存在「很強的關聯」。

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最終認為,即便「中國霧霾」可能對日本北部部分地區有影響,「但造成關東、東海地區污染加重的可能性低。」

另據共同社報道,美國航天局衛星觀測結果也印證了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的這一結論,即日本關東、東海等地的煙霧天氣與中國沒有關係。

日本千葉縣政府也表示,該地PM2.5加重與中國無關。

合作而不是指責

「夏季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盛行東南風,韓國與日本等近鄰國家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反而有可能傳輸到我國東部地區。」王文興說。

丁愛軍也表示,其實地球大氣是一個球體,即使有些污染物可以長距離傳輸,也很難界定相互影響的大小。在指責中國的同時,日韓國家的空氣污染物也可能到達中國,譬如福島核電站洩漏時,中國很多地方就監測到了非常微量的放射性成分。

「對於我國而言,冬季在大陸性高壓---即反氣旋的作用下,韓日等地的氣團反而比較容易影響我國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而夏季在海洋性氣團即南風的作用下,日韓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對我國東北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丁愛軍說。

反氣旋也稱高氣壓,它的中心氣壓最高,逐漸向外遞減。在北半球,反氣旋區域內的空氣為順時針方向流動。這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沿海易受韓日氣團影響的原因。

在國際上,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遠程空氣污染(有時也叫越境空氣污染)傳輸問題。當時,科學家們證明歐洲的二氧化硫排放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湖泊的酸化之間存在一定關係。

此後,許多研究都證實氮、空氣顆粒物、酸性氣體、重金屬以及有機污染物會在同一國家或不同國家的大氣中飄移長達數千公里,並在沉降之前相互反應,形成二次污染物。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早期實施的歐洲環境條例之一就是採取行動控制硫化物的排放,從而減少酸雨的產生。此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作了努力,希望解決遠程空氣污染傳輸問題。這方面的例子有2002年的《東南亞國家聯盟關於越境煙霧污染的協議》,《關於控制和預防南亞空氣污染的馬裡宣言》以及美國環保局於2005 年年初發佈的《清潔空氣州際法》。

不過,王文興表示,東北亞、北美、歐洲是世界上三大區域性大氣污染源,這些地方密集的人為氣體排放,對全球大氣質量及氣候都會產生影響。如導致鄰近的清潔地區空氣質量變差、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等。

他認為,如果僅僅指責「中國霧霾」進入到其他國家、污染當地環境是不公正的。

其實,在指責「中國霧霾」的同時,來自美國的學者也表示:在足夠長的時間段內,在北美、歐洲、東亞大陸上處於相近緯度的地區,空氣污染物可以在大氣對流層裡跨大陸、跨海洋地傳輸,來自地面、空中、太空的監測都印證了這一說法。

法國「財經」網的文章則稱,日韓一邊抱怨中國空氣污染影響本國空氣質量,一邊繼續將中國當作其汽車產業的重要目標市場。

特別是在西方國家都曾因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發展衍生出環境問題,甚至比中國的霧霾更加嚴重。

1943年,美國洛杉磯遭遇了霧霾的攻擊,1955年9月洛杉磯發生了最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這一情況直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出台才改變。從政府採取行動直至初出成效,美國用了27年時間。

上述環保部系統的院士認為,在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中,煤煙污染造成死亡人口增加。但是經過不斷治理,目前倫敦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已經擺脫了「霧都」的形象。而這種變化的重要啟示是:西方國家在當時發展階段的污染比目前中國嚴重得多,造成的死亡率也比中國高,但他們最終能夠比較好地解決污染問題,中國同樣有能力、有自信做到。

      責任編輯:慧动
殲-16首機曝光 航電系統超蘇-30      [2014-01-04]
2013十大「被告人」:薄熙來劉志軍      [2014-01-04]
鄭傳福韓衛國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2014-01-04]
慶豐包子生意火爆 後廚增3蒸車      [2014-01-04]
中國政法系統整頓隊伍:反腐治貪      [2014-01-04]
內蒙古通報消防新兵被打事件      [2014-01-04]
河南小偷被抓問警察元旦為何上班      [2014-01-03]
拆解官員「性醜聞」爆發的邏輯      [2014-01-03]
滬男子槍殺哨兵等6人案13日開審      [2014-01-03]
中國舊金山總領館遭縱火監控曝光      [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