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蒙古赤峰千餘人舉行「祭星」活動


http://www.wenweipo.com   [2014-02-10]

香港文匯網訊 (實習記者治民 10日 內蒙古電)2月7日晚間,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蒙古族祭星活動在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牛夕河村青城寺內隆重舉行,來自四面八方近千名居士、信徒及當地蒙古族群眾1000餘人會集青城寺,祈求蒼天保佑,天地吉祥,幸福安康,一年吉祥。

當晚,在青城寺大雄寶殿門前,善男信女們圍著12尊玉製生肖像祈福,生肖像前點著琉璃燈,哪一盞琉璃燈燃燒的時間最長,就意味著相應的哪個生肖在今年有更好的運道,人們在這寒冷的冬日,用凍得僵硬的雙手,守護者屬於自己生肖的那盞燈,希望自己在龍年好運連連,事事如意。

祭星當晚,人們早早來到寺裡,扭秧歌、跳舞蹈、舞獅子、守佛燈……傍晚18時10分,「祭星」儀式正式開始,居士、信眾們紛紛將走進寺廟,青城寺大德居士代表眾信徒誦讀祭文,祈求天賜洪福,佑我百姓,普度眾生。隨後,敖漢旗文化宗教界負責人代表眾信徒、居士上香祈福。繼而一段獨具民族特色的查瑪舞,更是讓來自各地的遊客們、信徒們眼前一亮。同時,祈福的鐘聲在青城寺上空響起,鐘聲震天、鐘聲動地,祈求天地吉祥。活動最後,由青城寺住持達瓦師傅向所有信徒、居士們撒「五穀」,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煙花燃放,詠祭文、跳查瑪舞、敬香、跪拜、撒五穀、觸摸魁星石等系列祭祀活動,場面壯觀而莊重。

據瞭解,青城寺蒙古族「祭星」活動在當地已有300年歷史,牛夕河村青城寺由清朝乾隆皇帝的替身喇嘛扎西日佈於1761建造。此後,寓宗教與民風為一體的「祭星」活動開始興盛起來。雖然後來世事變遷,「祭星」活動卻從未中斷過,每逢正月初八,以蒙古族為主的信眾、居士都會集於青城寺前祭星拜月,以祈求蒼天保佑。文化大革命期間,敖漢旗蒙古族祭星活動受到衝擊,該旗有關部門經過多方挖掘和保護使這一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至今,並得到發揚和流傳。祭星活動開始前,信眾、居士都會集於青城寺前舉行秧歌、跳查瑪舞等表演,僧人要面塑十二生肖像。夜幕降臨,五彩繽紛的煙花照亮天空,祭星儀式開始後,居士、信眾將走進寺廟,進行點佛燈、詠祭文、敬香、跪拜祭星等系列祭祀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2009年,青城寺祭星活動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附近地區信眾自發來到青城寺進行祭祀星宿、超度亡靈等諸多佛事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近年來,隨著其聲名遠播,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成為敖漢旗的旅遊景點之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