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青島高家糖球:老手藝需用心傳承


http://www.wenweipo.com   [2014-02-14]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網訊 (記者 許桂麗 實習記者 孟欣 徐筱帆 於騰飛 青島報道)冰糖葫蘆是漢族的傳統小吃,竹籤穿成的山楂裹上厚厚的糖稀,酸甜爽口。因其外觀紅紅火火,象徵幸福和團圓,逢年過節尤其受喜愛。這北京巷子裡的「冰糖葫蘆兒」,到了青島就得改口叫糖球。在青島元宵節的糖球會上,去核的,夾糖的,粘上芝麻、葡萄、瓜子、花生、豆子小食品的,真是琳琅滿目。記者採訪到青島高家糖球第二代傳人高士源,為我們解讀高家糖球的「秘密」。

品牌系少年玩耍創造

高士源六歲就跟著父親學手藝。改革開放之前,創始人高炳南先生在青島海雲庵食品店做糖球、炒栗子,那個時候5分錢一支,老爺子下班之後就到電影院去賣。說起「高家芝麻糖球」這個招牌的來歷,高先生還給我們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年輕的時候他跟著父親在做糖球,剛開始大家都在糖球上撒生芝麻,既不勻稱又容易掉。有一天,他趁父親熬糖的功夫,抓上一把扔鍋裡,一會又抓了一把扔進去。香味飄出,這個享譽青島的名字就是在冬日街頭一個少年大膽的嘗試下出現的。

拉絲糖球「雪裡紅」

正月裡青島傳統廟會上,高家攤位前一口大鍋奪人眼球,高師傅手拿大勺往糖球上澆適量的糖稀,然後把糖球朝下,雙手快速的用力一捻,糖球瞬間裹上絨雪一般的細膩的外衣,這就叫做「雪裡紅」。說起這「雪裡紅」,除了外層的獨門技巧,糖球的製作工藝也大有講究。從山楂和芝麻的選料開始就嚴格把關,高家在山東萊西承包了一塊地種山楂,用雞糞養著,不打農藥。不用陳芝麻,吃起來咯牙。運回山楂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水洗,打完果核再洗,等到山楂晾乾後再用竹籤穿起來。在接下來就是熬糖,水、糖、芝麻一起熬糖稀,用急火既要煉製出香噴噴的芝麻油,還得掌握火候,高先生說,「熬成金黃色是最好的」,記者品嚐之後發現糖塊既不粘牙還脆。

「第三代」接手需磨練

自1989年參加第一屆糖球會(1990年政府定名海雲庵糖球會)開始,這30多年來高家糖球無一次缺席。糖球是季節性的東西,糖遇熱易化,山楂季節性強,所以在沒開實體店之前,賣糖球就是下半年的活兒。而今高士源四兄弟已到退休年紀,高士源的侄子高洪亮去年剛從部隊回青島,對於家族的老手藝也正在學習過程中,煞是讓人擔心手藝是否面臨失傳。而其父表示並不擔心,要兒子先學會做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