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遼金時期文物首次「亮相」雲南


http://www.wenweipo.com   [2014-02-21]
放大圖片

圖片說明: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張永康在鑒定文物(李茜茜 攝)

香港文匯網訊 (記者孔蓮芝 李茜茜 施甸報道)2月20日,「元明時期契丹文化續存(文物)賞鑒會」在雲南施甸舉辦,來自雲南省內的權威鑒定專家「望聞問切」為賞鑒會現場的200餘件「寶貝」把脈。其中,一對陶塑的「都元帥」騎馬執壺的驚艷「亮相」,引來觀眾的稱奇,專家們初步判定這對騎馬壺出自遼金時期的北方窯。

陶塑騎馬壺 為契丹後裔再添佐證

「這樣形式的酒壺,在雲南從沒見過」西南三省唯一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委員張永康說,酒壺從形狀特徵上看,代表的是一種草原文化,從釉色上來說,很可能出自北方窯,加上它的紋路和氣味,可以初步斷定是遼金時期的文物。張永康認為要進一步確認陶塑騎馬壺的「身份」,就必須到發掘地現場或走訪周圍的村民進行勘察。

施甸位於雲南省保山市的東南部、高黎貢山的東側。1980年,研究人員在滇西地區偶然發現了記有契丹世系譜的碑文,隨後展開的調查發現,保山市施甸縣有「契丹後裔」分佈。契丹是我國北方的古代民族,歷史上曾雄霸中國的半壁江山,遼滅亡後,契丹族人流布各地,漸漸從歷史上消失。多年來,施甸的契丹後裔不斷通過「DNA檢測」、「北上尋根」等方式來證實自己的契丹後裔身份。如今,這對陶塑「都元帥」騎馬執壺在施甸的出現為施甸人契丹後裔的身份新添了佐證。

專家「鑒寶」 幾家歡喜幾家愁

「你這個瓷盤應該是明晚期景德鎮的青花瓷,色彩保存很完整,非常具有收藏價值」賞鑒會現場,當地的群眾爭先恐後的帶著自己的「寶貝」讓專家鑒定,現場熱鬧非凡。施甸姚關鎮的蔣大爺專程帶著他的「寶貝」騎著電動車趕來,卻被專家鑒定其文化價值並不高,但蔣大爺表示專家們的講解讓自己獲益良多。

「從明代景德鎮青花瓷在雲南的發掘情況上看,施甸可以處於雲南的第一位」雲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王昆表示,現場的很多文物都經得住檢驗,對此次賞鑒會的舉辦,感到很欣慰。他介紹,施甸是個多元文化沉澱的地方,散落在施甸的明代青花瓷估算有3萬多件,通過這些青花瓷,也能看出當時瓷業在中國發展史上的地位。

據悉,此次賞鑒會是為弘揚地方歷史民族文化,推進保山「全國公共文化示範區」文化工程的建設。在賞鑒會上,張永康還為施甸縣博物館的建設積極獻策,提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鑒定、研究、教育、文化休閒四個功能,樹立當地人的文物意識,讓文物不在流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