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英國《金融時報》2月20日發表文章《韓國將朝鮮拱手讓給中國》,文章認為,蘇聯垮台時,中國成為朝鮮唯一夥伴兼贊助國,多年來中朝貿易更像是援助。相關數據表明,許多中資企業已找到繞過障礙和掙錢的途徑。北京的收益就是首爾的損失。中朝貿易會持續下去,而首爾已失去機會。
一個窮國6年內貿易額增至原來的3倍,對主要夥伴國的出口激增5倍。作為一個沒天賜石油且受到制裁的國家而言,這是罕見的。朝鮮的貿易活動從來不多。蘇聯垮台時,中國成為其唯一夥伴兼贊助國。多年來中朝貿易更像是援助。上世紀90年代後期,儘管朝鮮通常未付錢,但每年來自中國的進口額約5億美元,平壤的對華出口則幾乎為零。隨後10年中,朝鮮的貿易赤字逐漸上升,2008年達13億美元。
2012年韓聯社注意到一種驚人變化。自2007年之後的僅僅4年,朝鮮貿易額已幾乎增至此前的3倍,達56億美元。同時出口額也激增,不再像以前那樣「單向」。與地區和全球標準相比這微不足道,但已開始看似切實的互惠貿易。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朝鮮去年對華出口增長17%,達到近30億美元,中國對朝出口為36億美元。
除中國外,朝鮮還有或者曾經有過唯一的關鍵夥伴:韓國。2007年經過為期10年的「陽光」政策,朝韓貿易達18億美元,僅次於朝中貿易。隨著朝韓合作的朝鮮開城工業園的業務增多,韓國很快成為朝最大出口市場。韓國多家勇敢企業在朝鮮與中資企業展開競爭。但李明博當選並堅持朝鮮須首先棄核後,雙方協議被取消,關係急轉直下。2012年僅存的開城工業園仍為朝韓貿易帶來創紀錄的20億美元。與此同時,朝中貿易額大幅攀升。去年4月朝鮮當局將工人撤出開城工業園,儘管9月重開,但關閉期意味著去年朝韓貿易減少42%,為8年來最低,僅相當於朝中貿易的1/6。無論對中國人還是其他人而言,朝鮮都是經商的危險國度。但甚囂塵上的恐怖故事或是誤導。相關數據表明,許多中資企業已找到繞過障礙和掙錢的途徑。北京的收益就是首爾的損失。可以想像,反覆無常的金氏政權可能突然放棄中國並再次向韓國投懷送抱。但北京不會讓其如願,謹慎的朴槿惠也將置之不理。中朝貿易會持續下去,而首爾已失去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