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家公祭日」遲了,未晚


http://www.wenweipo.com   [2014-02-26]

香港文匯網訊 (記者許娣聞 26日南京報道)日前,中國官方公佈:中國將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雖然遲來了一點,但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作為第一個提出將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的全國政協原委員趙龍,獲知他等待9年的提案終於快要變成現實時激動的說。

但這一消息對於南京及整個國家來講何止遲了9年,「這是中國對於抗戰史的第一次以法定形式設立的「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針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還有中國各界民眾悼念在整個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犧牲的民眾,他們的犧牲都需要被祭奠。」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南京大屠殺這個事件是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件。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76年了,當年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100多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年邁多病。得知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將升級為「國祭」消息時,老人們都很激動和興奮。26日,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南京社會各界人士擬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座談會」上,85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激動的表示,我沒有多少文化,但以後,世界上都會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悼念活動了。當年夏淑琴全家祖孫九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夏淑琴在身中3刀後,因昏死過去倖免於難。作為南京大屠殺的典型代表之一,夏淑琴曾赴日六次,訴日本右翼作者侵害名譽權,書中她被描述為「假證人」,官司最終勝訴。「30萬同胞是無辜的,死了這麼多的人,為什麼(日本右翼)到現在還不敢承認?」她說。

88歲的倖存者余昌祥表示這一天期盼已久,他說,「這很好,以後不僅是南京人民要紀念,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會紀念。」紀念館的「哭牆」上刻著當年被殺害父親的名字,余昌祥說,我起初不敢來到這裡紀念,因為我怕又想起我的父親。後來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要祭奠我的父親,更要祭奠無辜被日軍殺害的同胞們。今年我一定會來。如果需要去日本,我隨時可以去,我的身體還是可以的。有生之年,能夠向下一代能說的,都說出來。而南京保衛戰老兵程雲之侄、程孝明感歎:「他若知道,在天之靈一定會得到告慰,我會在心裡告訴他。」程雲上個月在南京因病離世,生前和侄子擠住在出租屋內。如今南京城內健在的南京保衛戰老兵還剩2人。

對南京市民而言,12月13日從來就不平凡。每年的這一天,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都有許多市民自發前來,舉行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哀悼儀式。如今這個紀念日以立法的形式設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學者和南京市民間,引發強烈反響。

26日上午,南京下著小雨,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74歲的南京市民邱爺爺一早特地來到紀念館,他說:我家住在附近,昨天知道1213成為公祭日之後我很激動我們南京人對於這段歷史再熟悉不過了,南京當時死了太多人,很慘烈、很無辜。可以說我很期待這一天,這段歷史應該被全中國人記住,勿忘國恥,絕不能重蹈覆轍。來自新疆的軍人楊志榮帶著他的父母來到紀念館參觀,他說,我被館內的情況震撼到了,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更要有擔當,作為一名普通人,要牢記這段受侵略的歷史。

74歲的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孫宅巍,幾乎傾注了半生心血研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他說,在自己三十多年的研究中,印象最深的事,除了1994年南京為紀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首次全城拉警報,就是如今有望將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多年來我一直期待,能對南京的那場浩劫有一個與其規模慘案等級相適應的紀念方式」。

第一個提出將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的全國政協原委員趙龍,在2005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提案,建議將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2年再次提案。趙龍表示「從石沉大海到有望實現——9年時間,相對於它的意義來講,不算長。9年時間的等待,值得。」 趙龍回憶,2004年我第一次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疑惑為什麼中國歷史上這樣一場浩劫般的災難,僅僅停留在地方層面上紀念?這和國際上對待此類事件的做法差異很大。」趙龍參觀時的觸動和感慨讓他開始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接觸,同時有了要設立國家公祭日想法的雛形。

趙龍表示,國家公祭日如果設立,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不僅是告慰逝者、警示後人,也是在更高的層面上表明中國人民的立場——反對戰爭,維護和平,他說:「雖然遲來了一點,但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對於設立國家公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我國比其他同類型國家做的晚了點,但現在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亡羊補牢,猶為未晚,廣大死難者遺屬,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們一定會舉雙手贊成的。」朱成山說,設立國家公祭日,符合人民的呼聲,符合國際慣例,不僅是對江蘇省南京市連續20年舉辦這個活動的一個再提升,對當下日本右翼也是一種應對,從各個方面來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對自己說『第21次是國家公祭』,想到這個,覺得自己這麼多年做的工作沒有白費。」

他透露,今年的12月13日的悼念儀式,從江蘇省、南京市地方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悼念儀式,只要是國家層面上的悼念,是一定有國家領導人參加的。此外,過去邀請國際人士前來參加儀式都是國際的民間的組織。今年的儀式,有應該有外國的政要、前政要、駐華使節、國際上的媒體參加,勢必在國際上引發更大的關注。朱成山還強調,只要是立法決定為國家公祭日,就會每年都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針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還有中國各界民眾悼念在整個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犧牲的民眾,他們的犧牲都需要被祭奠。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