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鳳凰網10日刊發朱鎔基之子朱雲來文章,稱中國看病難不是因為醫生不夠,而是體制錯了。現將全文摘錄如下:
關於醫改,我們現在講一系列概念,每個都有幾分道理,但是有幾個人講數字呢?中國到底有多大,中國的醫療到底有多少,中國的醫療費總量將近三萬億,不到GDP的5%,現在應該略高一點,2012年的數字是5.3%,醫院收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錢。兩百萬醫生加上助理醫師的話有兩百六十萬。那每年老百姓看了多少次病呢?差不多將近60億人次,68億人次,大概一個人曾經一年生過5次病,實際上醫生到底一年看了多少次病?不是看病難嗎,看病難顯然是醫生不夠,但是一算醫生平均每天看幾個病人?統計數據是7.2個。很多人不信,但這就是事實。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認為首先是醫生沒有激勵機制,醫務人員勞動很辛苦,人命關天,責任重大,但中國現在體質掛號費兩塊五,名義上五塊錢,看病掛號五塊錢貴嗎?女士做個頭還要幾百塊錢呢,這整個系統是錯誤的。我們過去也說糧食不夠吃,農民不種糧,結果來個激勵馬上糧食滿地都是,蔬菜滿大街都是,我們現在的公立醫院跟人民公社一樣,你反正出一天工,我給你記個工分,大家得一樣,你說我能看多少?我認為核心的第一條就是,我們的體系或整個資源實際上是偏多,我看這麼算來,至少多看幾個病人的話是不需要那麼多醫生的。
另外一個是我們的藥,藥是世衛組織給出來的,這些藥90%,95%以上都是有專利的,全都知道怎麼生產,也都非常重視實用有效,非常便宜,佔我們現在藥價的十分之一而已。我們看病一半的錢花在藥上,我這個藥價下來50%,甚至90%,那我整個醫療費用就下來了。
這兩大塊是我們需要重新系統性來科學研究的,醫生看病的效果是可以提升的,看病能力還可以大大提升,但是你要給他提供薪水。藥價你要讓它回歸。
民營醫院現在的數量有一倍,跟公立差不多,但其實真正提供的能力就10%,甚至還有水分。我認為醫改的核心就是以現有的公立醫院為主題,公立醫院要充分發揮作用,最重要的是改革體制,把體制改對了,這樣符合社會管理,管理以後其他民營資本都歡迎。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體制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