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戶籍制度改革路徑呈五大亮點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7-3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網報道,30日,備受關注的中國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得以面世。在外界看來,這一醞釀數年、著眼新型城鎮化的新政,至少在如上五方面有所突破。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之年,戶籍新政如何落地收效,仍有諸多難題待解。

亮點一:取消農業與非農戶口界限,破題城鄉二元壁壘

「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措施之實是以往所沒有的。」正如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所言,這一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制度,正在新型城鎮化的浪潮之下,謀求力度空前的改革。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泛二元化」格局凸顯的當下,此次改革著眼於創新人口管理,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備受關注。

官方文件對此的具體表述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在解決城鄉二元壁壘的問題上,這確實是比較大的突破。」中國社科院經濟與社會建設研究室主任鍾君對中新網記者談道。

在鍾君看來,作為戶籍改革的一大進步,取消城鄉之間的戶口界限,不僅有形式上的意義,還有消除農村歧視等實質意義。

盤古智庫理事長、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對此表示,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地方即使形式上取消農業與非農界限,但戶籍背後的公共服務差距並沒有取消。

「也就是說,統一戶口登記制度之後,公共服務的差距要補齊,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逐步實現群體間基本公務服務均等化。」易鵬說。

亮點二:特大城市可積分落戶,北京等地將出台相應政策

此次戶籍改革明確「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並指出,「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黃明在3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北京等地會根據中央的精神,認真貫徹、及時出台本地的積分落戶制度。」

「公共服務沒有辦法滿足一步到位的戶籍制度改革的需求,所以推出積分落戶制度。」在鍾君看來,作為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過渡措施,旨在解決人戶分離的問題,是適合當前城鎮化現狀的創新舉措。

其實對於積分落戶制度,目前,天津、上海、廣東、浙江等多個城市已經開始進行積極探索。但是,大城市在積分考核中的高門檻也引來一些輿論質疑。

「一些地方在學歷、社保、住房等方面設計門檻,而且是一刀切的門檻,這實際上是為引入高素質人才。」易鵬表示,特大城市落戶的積分制,也是針對當前中國國情的一項措施,但是在落實過程中,要注意不同階層之間的公平。

有評論稱,城市運行是一個供應、服務的綜合體,各個工種之間理應唇齒相存、彼此依靠。「積分落戶」的門檻設定,首先要考慮引進人口的平衡性和多樣性。既要鼓勵高端人才入戶,也要給普通勞動者以希望。

鍾君對此表示,最主要還是信息公開,讓老百姓能有據可查,所以,第一步的頂層設計至關重要,「規定非常明確,同時整個過程公開公正,這是落地收效所必需的。」

亮點三: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引導人口「梯度轉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針對上述規劃,此次出台的《意見》逐條進行了政策明晰。《意見》指出,進一步調整戶籍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

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100萬-300萬人口的城市,符合條件可以申請落戶;300萬-500萬人口的城市,要適度控制落戶規模和節奏,也可結合本地實際,建立積分落戶制度,大城市對參加城鎮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改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現行落戶政策,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對於這種差別化的落戶政策,黃明在發佈會上解釋稱,「要兼顧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東中西部地區不同的實際,根據人口的規模和各地綜合承載能力的不同情況」。

「一個城市是有它的承載極限的,在當前的實際國情下設置差別化的落戶政策,主要是以流動人口對城市的貢獻和與這個城市的『粘度』為標準的。」鍾君表示,戶籍制度政策不能「一刀切」放開,如果對北上廣「門檻」定得太低的話,就談不上「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了。

鍾君說,城市化進程中,要爭取人口在農村、鄉鎮、城市之間逐步實現「梯度轉移」,而不是集中湧向大城市。

亮點四: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進政策精準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此份《意見》在創新人口管理方面,將「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單獨列出。意見指出,建立健全實際居住人口登記制度,加強和完善人口統計調查,全面、準確掌握人口規模、人員結構、地區分佈等情況。

此外,還將建設和完善覆蓋全國人口、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以人口基礎信息為基準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分類完善勞動就業、教育、收入、社保、房產、信用、衛生計生、稅務、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統,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為制定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持,為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在專家看來,建設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這一政策信息透露出在大數據時代,政府部門在人口服務和公共管理方面做的一項基礎工作。

「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務決策收效不佳,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決策缺少真實的人口數據信息支撐。」鍾君表示,人口無時無刻不在流動,所以,人口政策應該是一個動態決策,雖然目前有幾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但是,不能滿足政府部門對於人口的動態信息掌握。

易鵬也表示,在互聯網時代,中國有必要建立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人口政策和公共服務政策,首先要對人口存量進行動態掌握,要有準確的數字,實現政策的精準有效。」

亮點五:充分尊重農業轉移人口意願,力保合法權益

「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這是此次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發展目標。鍾君對此指出,總體而言,這是中國向社會福利的城市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為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權益,這份官方文件予以專門論述。

官方此次明確要求,「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進城落戶農民是否有償退出『三權』, 應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開展試點。」

文件進一步明確,「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鍾君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說,作為法律賦予農戶的用益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兩大重要權益,上述規定非常有必要。

「這是充分尊重了農民的自主權,你願意退就退,不願意退也可以不退。」在鍾君看來,此次關於完善農村產權制度的相關規定,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責任編輯:鄭毅
習近平13年前博士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2014-07-31]
京滬難分流 戶籍改革面臨挑戰      [2014-07-30]
內地戶籍改革 2020年1億人落戶城鎮      [2014-07-30]
習近平博士論文提出戶籍改革      [2014-07-30]
國務院推進戶籍改革意見(全文)      [2014-07-30]
戶籍改革助內地1億農民落戶城鎮      [2014-07-30]
政治局審議通過戶籍改革無指標分配      [2014-07-01]
發改委:戶籍改革未涉雙向流動      [2014-06-21]
陳錫文:國務院很快推出戶籍改革      [2014-06-15]
中國最後世襲王爺遺言:維護民族團結      [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