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餘震415次!魯甸4個水庫開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8-0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雲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4日消息,8月3日16時20分發生在昭通魯甸縣的地震造成魯甸縣4個水庫不同程度開裂。對此,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積極採取了應急搶險措施,對開裂較為嚴重的尹家海子水庫、貓鼻子水庫下洩流量,降低水位,確保水庫安全。

此次地震導致魯甸縣尹家海子小(二)型水庫大壩壩頂開裂6—7公分,防浪牆向庫區位移,外壩坡多處開裂,庫區山體至大壩左岸下游開裂約1公里,裂寬5—6公分,部分垮塌,閘室和管理房多處開裂;貓鼻子小(一)型水庫大壩頂開裂2—4公分,防浪牆開裂2—3公分,有位移傾向;桃源小(一)型水庫防浪牆局部開裂;燕麥地小(一)型水庫防浪牆多處開裂。

險情發生後,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針對震損水庫採取了應急搶險措施。對開裂較為嚴重的尹家海子水庫、貓鼻子水庫的水庫水位、來水量實施現場實時動態觀測,開展預測預警預報,為應急處理提供依據,並對這兩個水庫下游壩坡、壩肩、壩體和水位以下的後壩坡滲漏等情況進行24小時巡查,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水庫安全,確保下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震情分析

專家:近期應關注5級左右強餘震

開展救援時,應注意規避滑坡、崩塌和滾石等次生災害

昨日,震後的昭通魯甸度過了第二個不眠夜。6.5級地震之後是否還有餘震?在防護中災區群眾應注意什麼問題?在救援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哪些因素?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雲南省地震局新聞發言人和省地震局科技處處長李春光。

震後災區餘震共發生415次

根據雲南省地震局昨日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10時,此次地震序列共發生415次,按M(M為國家標準震級)統計,其中2.0至 2.9級32次,3.0至3.9級5次,4.0至4.9級4次,6.0至6.9級1次。就之後還會不會再震的問題,省地震局科技處處長李春光表示,根據雲南省近幾年地震的情況來看,此次昭通魯甸6.5級地震之後,近期有可能會出現5級左右的強餘震。

「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今年的盈江地震、2013年的洱源地震和2012年的彝良地震等幾次地震都有過雙震或震群活動的現象,在這次魯甸6.5 級地震後,要重點關注5級左右的強餘震出現的可能性。」李春光說。另外,在自救防護方面,李春光也提醒居民要有防範強餘震的意識,同時注意自身安全。

自魯甸地震發生以來,震後1小時,雲南省地震局便派出地震現場工作隊70名隊員,攜帶3套流動測震儀、8套流動強震儀、7套短波電台,2輛應急指揮車、1輛後勤保障車及相關專業設備,趕赴災區並完成地震系統現場指揮部搭建。針對震區發生的地震序列,雲南省地震局也一直都在進行監測和研判。

救援時須注意規避次生災害

自魯甸6.5級地震發生後,雲南省3支省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已迅速安排隊伍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同時,按照西南地震應急協作聯動方案,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地震局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響應,及時派出工作組協助開展地震烈度圈定和災情調查評估工作。

昨日凌晨3時,昆明市防震減災局夏平成局長一行7人到達魯甸地震系統現場指揮部。昆明市防震減災局帶隊的解放軍某旅37名官兵組成的先遣救援隊,凌晨3時許到達離龍頭山10公里處受阻,後續救援官兵70餘人,正在趕赴災區途中。

對於在一線救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李春光提醒救援隊員,在救援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地質問題引發的其他災害:「由於震區地形地質特殊,位於烏蒙山區,岩層破碎,地形起伏,山高坡陡谷深,而且適逢雨季,地震容易引發大面積的滑坡、崩塌和滾石等地質災害。救援過程中,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救援隊員也需要格外留意這些問題。」

雲南魯甸地震
      責任編輯:賈銘
鐵路 公路 民航三大系統全力救災      [2014-08-05]
魯甸地震遇難人數升至410人      [2014-08-05]
堰塞湖疏浚排險工作全面展開      [2014-08-05]
魯甸「8·03」地震已致407人遇難      [2014-08-05]
堰塞湖一夜漲10多米 威脅下游沿岸村莊      [2014-08-05]
近萬官兵已進入重災鄉鎮救災      [2014-08-05]
數十災民搭伙做飯:花椒稀飯加酸湯      [2014-08-05]
李嘉誠基金會向魯甸災區捐3000萬元      [2014-08-05]
魯甸災區招募志願者1000餘名      [2014-08-05]
國際媒體關注雲南抗震救災      [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