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天(9月8日)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也是近38年來的最早中秋。天文專家說,中秋是農曆節日,在公歷上時間跨度比較大,主要出現在9月中旬到10月上旬。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農曆八月最圓的月亮將出現在明天,也就是農曆八月十六9時38分。
據央視新聞報道,此外,今天凌晨1時1分,已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資料顯示,二者上一次相逢還是在1957年,而下一個中秋和白露在同一天的年份則是2052年,陽曆對應日期為9月7日。
專家提醒,白露後,天氣就開始轉涼了。此時節,暑氣漸去,涼意漸生。近期早晚溫差逐漸加大,大家賞月時要注意添衣保暖,以免感冒著涼。
家鄉過中秋·傳統習俗
我們都知道中秋佳節一般地方都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當然一些地方還保留有其他一些傳統習俗。還記得家鄉那些有趣的習俗嗎?
江西贛州:客家「燒瓦塔」
在「客家歷史文化第一名村」的江西贛縣白鷺古村,村民們穿著客家傳統服飾,圍著燃燒熊熊火焰的「瓦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以客家人特有的方式慶祝「中秋」佳節。
村民們把樹枝、柴油、硫磺等材料圍繞在「燒瓦塔」,三名燒火工輪番上陣,往塔上撒硫磺,潑柴油。一座由土磚和土瓦搭成的3米高空心塔辟辟啪啪發出聲響,熊熊燃燒的火苗在瓦塔周圍如同焰花燦爛飛舞,火焰從磚瓦的縫隙直向天上躥去,場面十分壯觀。
燒瓦塔作為客家人的的習俗之一由來已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點燃燒瓦塔是用來做信號以抵禦侵略,後來逐漸演變為慶祝中秋、新年等重大節日的民俗表演活動。
福建福州:「擺塔」
「擺塔」是福州特有的中秋風俗,源於明朝嘉靖年間。那時,倭寇屢犯閩浙沿海,戚繼光奉命來閩抗倭,連打幾場大勝戰,其中一場正逢中秋節。
福州當地有錢人為慶祝勝利,把家裡珍藏的古玩等擺在廳堂供人欣賞;平民百姓則搭擺磚頭、瓦片為樂。
江蘇淮安:穿「兔兒鞋」
憑經驗設計樣式,靠手工裁剪鞋幫,一針一線納鞋底,中秋假期,手工制鞋「藝人」們集體在路邊秀起了自己的針線活。兔兒鞋、老虎枕頭這些具有濃烈傳統特色的商品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眼球。
在淮安市清浦區環城路口,七十多歲的李大媽擺了一個小攤,攤子上是款式各異,色彩鮮艷的小鞋子,鞋頭上繡著白兔和月亮。這兩天,李大媽的生意特別好,很多路過的市民都會給自家或者親友家的小寶寶買上一雙。
家鄉過中秋·舌尖上的美味
中秋節吃什麼?月餅當仁不讓排在第一,不過,我國很多地方還有一些獨有的中秋節特色小吃,品嚐中秋的味道,當然不止一種。駱坑筍糕、眉毛餃、中和湯……這些中秋的特色食物,你都聽說過嗎?
廣東清遠:駱坑筍糕 吃出家鄉味
在廣東清遠駱坑村,每年中秋節都會吃一種特色食品:駱坑筍糕。筍糕的原料就是一種被稱為嶺南山珍、百筍之冠的特產,駱坑筍。村裡人說,做正宗的駱坑筍糕,首先要選用糙米,加上胡椒,用傳統的石磨磨成米漿。
挑好的駱坑筍要和豬肉粒一起爆炒,然後放入米漿裡攪拌,最後將攪拌好的材料倒進盤中,就可以拿去蒸了。半個小時後,熱氣騰騰的駱坑筍糕就出爐了。中秋吃筍糕就像過年吃年糕一樣,有一家團圓的意義。
上海:自製眉毛餃 共度團圓節
在江浙一帶,中秋一定要吃眉毛餃。一張摻入菜籽油的餃子皮在掌心攤平,加入一勺芝麻餡料,攏起邊緣團成麻花狀的褶子,很快,一個月牙形的眉毛餃就成了,不僅像美女的柳葉眉,更像彎彎的月牙。
製作完成後,還需在油鍋裡炸上數分鐘,表皮變成金黃色,香甜酥脆的眉毛餃便出鍋了。眉毛餃像半個月亮的形狀,兩個眉毛餃拼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月亮,象徵著團聚。
安徽黃山:中和湯裡話團圓
在安徽黃山的古徽州地區,中秋節家人團聚一定要喝食材豐富的中和湯。中和湯的最主要食材是豆腐,而其他食材香菇、竹 筍、瘦肉、小蝦,豆腐乾,都是就地取材。焯水後的食材加入到之前備好的雞湯中,用大火煮沸,小火慢慢熬製三四個小時之後,中和湯就完成了。
每到做喜事時,開宴第一碗上的菜就是中和湯,取它中和之意,大家和和氣氣、和和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