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勢力直接插手香港事務:出錢出力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鳳凰綜合報道,以曼谷為基地的地緣政治研究學者Tony Cartalucci近期在網站撰文,踢爆本次「佔中」行動實際上是「佔中三子」在美國的支持下策動的。他在文中指出,有美國國務院背景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自一九八三年成立後,每年從國會獲得約七億八千萬港元的撥款,再透過各地的美國機構或組織,暗中出錢出力推動各地民主發展。「佔中」表面偽裝成以爭取「普選」為訴求的民主行動,實際上卻暗中接收以美國國務院、美國民主基金會和全國民主研究所為首的西方國家機構在財政、政治、媒體等各方面的援助。美國政府此舉是要將香港轉化成境外組織直接影響中國的發源地。他批評,西方勢力自從極不情願地歸還香港主權後,就開始積極謀劃如何分離香港特區和中國內地,甚至計劃讓香港成為破壞中國穩定的一枚棋子。

白宮呼應「佔中」分子,與NED不謀而合

針對香港近期的「佔中」行動,美國多次發聲支持「佔中」。「佔中」亦成為中美雙方高層官員會面的焦點,正在訪美的外交部長王毅昨先後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國務卿克裡會面。奧巴馬在會面中指出,希望港府及示威者的分歧能夠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強調華府一直支持開放的制度,認為對香港繁榮穩定最為重要。在與克裡的會面中,克裡稱美國支持香港根據《基本法》推行普選,亦高度希望香港當局能夠克制及尊重示威者表達意見。

Tony Cartalucci指出現時美國已經對自己一手精心打造的亂局公開表態支持。「他們的策劃團隊早已蠢蠢欲動,蓄勢待發。白宮發言人在本週一的例行記者會上一字不差地呼應了「佔中」領導者的訴求,但更為重要的在於這些聲明與國務院附屬的全國民主研究所網站上用精心辭藻堆砌出的干涉香港事務言論不謀而合。」

他說,為了阻撓中國中央政府對特首候選人的審核,從而讓受到美國國務院公開支持、資助的政客安插進候選人名單中,美國民主研究所更假借「考量香港選舉制度發展和中國治下的民主前景」為由,不遺餘力地對香港實施不間斷的政治干涉。

「佔中」分子與美國民主基金會關係密切

Tony Cartalucci翻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網頁後,發現該組織與香港大學共同成立了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CCPL),其中指「CCPL的成立目的是要在政改諮詢的過程中,擴大公民的意見」,而「占中」發起人戴耀廷在2006年至2007年是CCPL成員之一。2013年至2014年,戴耀廷雖然已不是成員,但就至少3次出席該組織的會議,並領導該中心的一項有關政制發展的研究計劃。

他又指,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多次出席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有份贊助的活動。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也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有密切接觸,他早在1997年就獲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頒發民主獎項。今年4月,李柱銘更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華盛頓與美國副總統拜登會晤,又在當地一個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舉辦的講座中演說,談及香港民主進程。

美國官員被曝密會香港學生煽動其罷課及「佔中」

一名自稱老泛民、署名「民主真兄弟」的人士9月16日晚撰文稱接到匿名人士爆料,指公民黨英語組、「香港2020」9月5日晚舉行會議,邀請外籍人士討論政改,出席者包括兩名美國駐港總領館官員、美情治人員和外國學者等40人,前經濟司布簡瓊(Elizabeth Bosher)更是被陳方安生和李柱銘等人親自送入會場。該人士上載4頁會議記錄及多張圖片,顯示會議由公民黨主持,發起罷課的「學聯」和「學民思潮」等均有代表出席。美國駐港總領館官員、曾任職美國國防部和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的丹·蓋瑞特稱,「這次回美國向頂頭上司匯報目前香港所處境況及我在港推動的工作進展。華盛頓要求繼續在香港推動民間、社會力量爭取民主訴求運動,尤其是推動青少年在社運扮演先鋒角色」。他還承諾,「美國會保護學生領袖,包括赴外國留學、定居」。

守護中環 反對佔中
      責任編輯:賀頓
王毅:中方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      [2014-10-02]
王毅: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 各國應尊重      [2014-10-02]
香港事務屬內政 外交部:他國謹言慎行      [2014-09-30]
外交部敦促英方停止干涉香港事務      [2014-07-26]
外交部斥責英方干涉香港事務      [2014-07-16]
駐港公署反對英國干涉香港事務      [2014-07-13]
外交部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2014-06-20]
中方:香港事務屬內政 不容外國干涉      [2014-06-13]
香港事務不容外國干涉或指手劃腳      [2014-06-12]
洪為民獲聘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      [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