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期間,記者在江西、江蘇、北京、福建等地採訪瞭解到,作為承載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台,部分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抗戰遺址等烈士紀念設施破損嚴重,面臨資金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教育宣傳方式落後等困境。
烈士墓碑被拆掉做橋面
據新華網報道,位於江西高安市老虎山上的高奉戰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修建於1942年,葬有高奉戰役中673名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高奉戰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被嚴重損毀,石獅、立柱甚至烈士的墓碑都被當地一些農民拆掉用來修橋,做了橋面。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的烈士紀念設施比較陳舊,缺乏保護。「我國境內抗日烈士墓葬、陵園主要分佈於抗戰激烈地區,大多毀損嚴重。許多抗戰烈士墓地早已被損毀,現存墓葬保護不力。」一位長期關注烈士紀念設施的專家說。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於1932年在紫金山建造,2009年建成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不少抗戰航空官兵的家屬曾來拜祭。
9月28日,記者在這裡看到,由於長期的雨水浸泡,缺乏妥善的維修和保護,鐫刻著3306名中國、俄羅斯、美國、韓國等國家航空烈士的30組英雄紀念碑的大理石板脫落,砂漿被侵蝕,一些烈士的名字都已模糊不清。
北京市有50多處抗日戰爭烈士紀念設施,不少無名烈士墓前只有一塊小木牌,隨著風雨侵蝕,木牌朽爛,陵墓損壞嚴重。在經過搶修以後,才得以修復。福建長樂的一個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也曾被發現用來養雞養鴨。河南洛陽的烈士陵園甚至被曝出用來搞商業地產開發,烈士墓碑破壞嚴重。
缺資金也缺重視
江西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所保存的紅色文化遺址居全國之首,總數達到180多處,珍貴革命文物一萬多件。近十幾年間,共有40多個中央機關和國家部委在瑞金恢復了舊址,建立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贛州市文物局副局長黃保華坦言:「贛州屬於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資金非常有限,導致還有許多革命舊址舊居得不到較好保護。」
專家認為,應該對全國烈士陵園、墓葬等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摸底,設立財政專項經費用於其維修、遷建、重建,搶救性的保護。對於相對完好且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抗戰墓葬,應保持原貌,分級保護,同時為無名烈士修建中國抗戰無名烈士墓。
「當年犧牲的許多革命先烈屍骨無存,甚至名字、照片都沒有留下來,至今連一塊墓碑都沒有,國家應該在烈士墓修葺方面加大財政投入。」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學科研部黨史教研中心主任陳勝華說。
「財力緊張是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也是一個方面。」江西高安市博物館館長劉金成告訴記者,8年之前,高安市博物館就曾做過關於高奉戰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的修繕規劃,「當時陣亡將士的後代非常支持,遠在雲南的陣亡將士後人楊選昆已經募集到20萬元,但修繕計劃一直擱置。」
2014年5月,高安市決定投入400萬元對高奉戰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進行修繕。「不是國家層面對抗戰紀念遺址的重視,以及烈士紀念日的設立,高奉戰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修繕工程不可能這麼快。」劉金成說。
不應過於強調悲情
「許多馬革裹屍、戰死沙場的英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變成了無名的墳、無字的碑。這些英烈理應接受子孫後代的緬懷和紀念。」陳勝華說。
我國將9月30日定為烈士紀念日,並舉行了莊嚴肅穆的烈士公祭。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館長劉松濤認為,對烈士的紀念除了祭掃和悼念,還可以通過講解烈士故事、學習史料文獻、參觀紅色景點等多種方式學習革命烈士的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陳勝華認為,應保護好相關的舊居舊址,在紅色資源豐富的旅遊景點,更加注重讓遊客在遊覽中施教。將烈士陵園從單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紀念性文化公園轉型,讓群眾在平時自發地參與到緬懷先烈的活動中來。
「讓烈士紀念日成為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達到引領價值和塑造精神的目的。」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說。
另外,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烈士紀念設施過於強調悲情。「人為地把大空間壓縮成小空間,色彩過於暗淡,使得一些年輕人和婦女兒童不願進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徐雪琴說,氛圍太壓抑,不妨嘗試著突出勝利的元素,展現先烈們革命的英雄主義、崇高的理想主義和純淨的浪漫主義,還原他們是普通人又超越普通人的真實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