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評:習近平外交未棄韜光養晦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1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評社10月10日發表社評,認為儘管中國逐漸成為一個力量強大的國家,但並未拋棄了當年「韜光養晦」的方針。以下為社評原文:

20年前,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對外戰略方針,直至今天,它仍然在指導中國的外交政策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中國在成為全球性大國道路上愈加穩健的邁進,對於該方針也有越來越多的不理解、不贊同之聲。一些外國輿論甚至常說,中國已經拋棄了當年「韜光養晦」的方針,逐漸成為一個力量強大且威脅到周邊國家的大國。

我們以為,這樣的理解實在是不當,至今來講,中國外交方略都秉持著「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從未改變,只是中國在順應外部環境之時,向「有所作為」傾斜了而已。

縱觀習近平上任以來的外交言行,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是如何順應著「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一步步構築的。

去年11月,習近平在中方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外交新理念,也強調了中國「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政策。看看這些單字,我們會發現,沒有一個字表現了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威脅之心,也沒有一個字表現出別國所臆測的中國「霸權」。

今年6月,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曾講,水漲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滿,大家發展才能發展大家。他也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國家長期貧窮落後,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各國在謀求自身發展時,應該積極促進其他國家共同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國人民。」這不也是強調、落實中國特色的外交新理念的平實話語嗎?

就在前不久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招待會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叮囑,「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驕傲自滿,黨不能驕傲自滿,國家不能驕傲自滿,領導層不能驕傲自滿,人民不能驕傲自滿」。這又何嘗不是中國對內對外顯示出的一種謙虛、務實、不霸道、不獨斷的精氣神呢?

可以看出,習主席的每次講話,都在強調親、誠、惠、容、為伴、為善……而這些字都精煉、實際地展示了中國的務實外交策略,折射出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誠意與動作,體現出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外交風範——光明磊落、開誠相見。

而且,習近平主席在上任以來的頻繁外訪中,也一直用行動表達著加強與周邊各國「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真誠意願,並大度地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可以看出,中國國家領導人始終在貫徹的一言一行,都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息息相關。習近平外交思維沒有放棄韜光養晦!

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陳須隆博士所說,中國「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大方針仍然是沒有放棄的。韜光養晦的精髓是不稱霸、不引火燒身、不當頭、不扛旗、不成為矛盾的焦點、集中精力搞建設、搞發展,外面對此有很多錯誤的理解。中國外交戰略以前是向韜光養晦傾斜,現在更多的是向有所作為傾斜,是一種再平衡。

我們認為,「韜光養晦」不是無原則的軟弱退讓,也不是銷聲匿跡地任由國際時局變化。「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是剛柔並濟相得益彰的,中國在歷史認知、領土問題等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表現出的強硬與「韜光養晦」並不矛盾,而是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性大國更加有所作為罷了。

樹大招風,名高引謗。韜光養晦不是鴕鳥政策,有所作為也不是威脅霸權,這只是中國一直秉持的基礎外交理念,外界也應像中國一樣,對這樣的作為抱有「親、容、善、誠」的理解。

      責任編輯:晨彥
梅西簽名10號球衣 盼獻禮習近平      [2014-10-10]
觀察:習近平為何點名批利益集團      [2014-10-10]
習近平講話釋放從嚴治黨四信號      [2014-10-10]
《習近平治國理政》在德首發庫恩點贊      [2014-10-09]
習近平:黨內不准搞幫派團伙集團      [2014-10-09]
習近平:如果黨垮了政績還有何意義      [2014-10-09]
盤點習近平外交理念      [2014-10-09]
習近平:從嚴治黨 使制度變硬約束      [2014-10-08]
習近平委託栗戰書致電慰問雲南災情      [2014-10-08]
習近平批示騰格裡沙漠污染問題 內蒙古限期部署整治      [201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