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再到如今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我們的深空探測可以說是從零起步,在無人才、無技術、無設備的情況下,白手起家,自主創新,創造了深空探測的多項記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日前在談到探月工程10年歷程時說。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探月工程的難度高於載人航天工程:除去載人這一要素,載人航天飛行器與近地衛星比較相似,中國在近地衛星的測控上具備較強能力。然而,在嫦娥一號發射前,中國仍不具備探月任務所要求的深空探測技術。
「在我們探月的過程中,嫦娥一號是我們第一次走出地球,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測控過這麼遠的一個航天器。」周建亮說,「嫦娥二號,除了實現既定目標外,還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歐空局之後第三個在這點上進行空間探測的國家和組織。」
周建亮說:「在L2點上進行的對圖塔蒂斯小行星的探測,既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對小行星的探測,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獲得該小行星非常清晰的照片。在嫦娥三號任務中,我們實現了月面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也就是控制『月兔』在月球上的運動,把『月兔』的足跡刻在了月球上。」
要想不斷創造新的記錄,就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本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發射任務中,北京中心成功突破掌握了高精度的繞月自由返回軌道定軌及預報、高精度的軌道控制、跳躍式返回過程預報與引導以及高密度測控協同與動態規劃調整等多項關鍵技術。
回顧10年探月曆程,周建亮說:「在這10年裡,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航天測控史上的多項第一:第一次走出地球、第一次探測地球外的天體、第一次在地球外的天體軟著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