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李克強歐亞行:總理外交典型樣本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1-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三聯周刊報道,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總理府,一位德國電視記者說:這一周,李克強都將是德國媒體的頭條。就在這天,李克強抵達德國,率領政府十幾位部長與德國政府各個對應部長進行磋商之後,跟德國簽訂了181億美元的貿易大單。德國民眾在意與中國的生意嗎?德國記者說:當然!

如果觀察並理解中國總理的外交,尤其是李克強總理的外交方式,從去年5月,李克強就任總理第一次出訪印度、巴基斯坦、瑞士與德國,到這次出訪德國與俄羅斯、意大利,我們已有基本樣本可供分析。

此次訪問德國,重頭戲是中德政府磋商,之後李克強還要參加中德經濟論壇與中歐峰會,並發表演講;去到俄羅斯,同樣是兩國總理間的第19次會晤;而到意大利,很關鍵的活動則是參加亞歐峰會。看上去,這差不多都是規定動作,幾乎無人注意了,「這種例行公事的安排,才是總理出訪的基礎」。理解總理外交,首先需要理解的正是這種安排,一位熟悉外交事務的高級官員在接受本刊採訪時,直接進入主題:「媒體所看到的『例行公事』,實際是歷任國家領導人創造並安排下來的,它是國與國交往的基礎。但是,對於總理,又不會僅僅因為它是規定動作而予以輕視,它是國與國之間長久建設、價值融通、規則建立……是總理實現國家理念的重要載體。」

那麼,在規定動作上,李克強總理面臨的挑戰是什麼?他又如何創造出自己的方式?

中國將參與俄羅斯的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鐵,以及俄羅斯遠東國際港的建設;中意之間簽訂100億美元的貿易合同……這些跟中德之間的貿易大單一樣,不僅是中國媒體的興趣,也同樣是德、俄、意媒體,甚至全球其他國家媒體關注的焦點。貿易不是總理外交裡唯一的內容,卻是關鍵議題。在上述這位高級官員看來,在外交上李克強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務實合作。而這又集中表現在經貿合作上面。

此次訪問歐洲,在重要的演講上,開始部分,李克強的重點必定是對中國經濟的介紹與他發明的「(GDP)區間論」的闡述,中國經濟沒有問題,仍然中高速運行……但是,中國經濟也正在轉型之中。轉型,更是李克強總理介紹中國經濟現狀的關鍵詞。中國經濟如何轉型?李克強給予的「動力體系」是:創新。這是他歐洲之行最為核心的要點所在。

如何將「創新」轉述為一種可被傳播可被感知的行動,一位長期從事外交事務的官員解釋說:其關鍵就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途徑;在全球框架內,籌措並統合國際與國內兩種資源來為中國經濟發展服務。這是「李克強經濟學」的要點,也是本屆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

這當然是一種大格局,彷彿登頂泰山,一覽眾山小,因而有了新的貫通之道。發改委一位官員循此路徑,深入解析:過去,我們總說產能過剩,好像這些產能很糟糕。但你認真分析,這些產能都是我們外向型經濟的組成部分,目前全球經濟遭受到一些困難,我們面臨壓力,這是事實,但同時,這個時候,你得更有創造性地去消化這些產能,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中國經濟的轉型。比如我們在改革開放前期,也是接受日本、韓國等國轉移出來的產能,現在我們也到了這個時候,在轉移產能過程中完成轉型並提升國家能力。這個過程,不惟產能「走出去」,它伴隨著的是裝備、技術、管理與標準的輸出,而裝備的輸出,比如我們正在大力推的高鐵,又跟投資緊密相聯,人民幣也因此勢必「走出去」。人民幣成為全球性貨幣,這是重大契機,它將在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格局。顯然,一系列變化已經開始。

「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說過剩產能,而會肯定它是優質產能了吧!」發改委這位官員由此而深入解釋,「從經貿的角度,過去我們理解中外關係,多為貿易關係,賣多少件襯衣才買回一架飛機,甚至我們的服務貿易出口都很有限,但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裝備、技術、管理、標準以及金融,它是組合式的,中國在全方位地與世界各國深度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經濟一方面是順利轉型,而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完成升級。」總理外交裡的經貿議題,在全球籌措資源的理念之下,有了全新的內容。這個時刻,傳統貿易模式難以承載,必然創新合作方式。

外交皆為內政之延伸。總理的「內政」,經貿自是核心議題。以籌措全球資源的方式來重新定位並解決中國經濟問題,這是李克強總理的創造,也是我們觀察總理外交最需建立的方法論。但李克強一年之內二訪德國,則可窺見另種經貿問題之解決途徑。去年5月,上任之後的第一次出訪,德國就在行程之內,那個時刻是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反壟斷、反補貼)最為關鍵時刻,解決重大的國際經貿糾紛,這同樣是總理外交裡的基礎議題。今年,中國光伏產品變為中國無線通訊設備,成為中國與歐盟經貿摩擦的焦點,解決它當然也需要創新性的思路。歐洲經濟龍頭德國是關鍵之選,它成為李克強唯一兩次出訪的國家,並非偶然。我們在離開意大利米蘭回國的那天,陪同李克強總理訪歐的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並未隨總理的專機回國,而是直接緊急趕赴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通訊設備與歐盟的貿易摩擦,在此地完成最後的解決,這是此次總理出訪最快捷的收穫。

現實的貿易糾紛的解決以及拓展中國經貿發展路徑,這是容易被觀察與記錄的,但總理外交那些「例行公事」——其實被大大低估了它的價值。

簡單而言,以全球視野來觀察並將中國經濟轉型納入其範圍之內,是一種大戰略與大思路;但同時,全球經濟運行自有規則,並且美國在主導TT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與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的制定——新規則正在建設之中。是否開放並融入全球經濟,於中國,不再成為問題;而如何融入?尤其在規則正在調整與改變之際。在這個背景下,再來理解羅馬的中歐論壇,米蘭的亞歐峰會李克強總理的參與,所謂「例行公事」,其價值,正是參與形成地區或全球規則過程中的一部分努力。

總理外交裡的經貿議題,它是由事件爭端貿易糾紛的解決、經貿交往與融合、參與並制定地區或全球規則一系列內容構成,任何片面之觀,皆難得要領。

同樣,觀察總理外交,如果我們只執經貿一端,仍是褊狹。

在默克爾的總理府檢閱完儀仗隊,在紅地毯的盡頭,默克爾微微笑,抬起右前臂,伸出大拇指——這是對李克強的一個讚賞?這個小動作饒有趣味。在默克爾領李克強去她經常逛的一個超市,李克強要去拿提籃,默克爾擺手制止了他,她自己熟練地拎上提籃,自然而然引領著李克強走上自己熟悉的逛超市線路。很顯然,無論你是否在意他們的職務,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老熟人,是朋友。國與國之交往,私人之間的友誼,正是象徵,不可忽略。

融洽與融合,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而人與人交往背後的國與國關係,何為要旨?文明對話,才是關鍵。檢索李克強出任總理以來的出訪,經貿固是核心議題,但國與國之間,「不只是做生意,還有『義』的存在,特別是多種文明如何相處」。一位外事官員介紹說:「李總理強調,首先是對別人文明的尊重。我們出訪,要多講對別人歷史的讚美,對別人的進步要肯定、對別人的幫助要感謝、對別人的困難要理解、對別人合理的要求要承諾、對別人的疑惑要解釋。」踐行這一理念的經典樣本,是李克強的非洲之行。

在意大利演講時,李克強回憶了今年5月他的非洲之行,當時尼日利亞動盪,已有國家首相取消了參加在尼日利亞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如此局面,去不去?李克強說:「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去!」所有的尊重,以及隨之而來的文明對話,前提是:行動以及勇氣。結果,非洲峰會李克強總理到會,成為最大亮點。

而且,李克強發表了重要的中國的「非洲觀」:「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重要的一極,是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是人類文明多彩的一極。」李克強還補充說:世界上多幾個「極」,總比少幾個好。

李克強總理的非洲之行,值得琢磨。它所昭示的總理外交的李氏理念是:相處之道是根本,然後才是交易之術。經貿固是總理外交裡的重點所在,在經貿之上,仍有大道存焉。由此而觀,才可綱舉目張。

在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源之一的時代,如何建立新的平衡並在這種結構之下同時建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相處,自是中國面臨的挑戰。從媒體的角度,總理外交的經貿合作項目,是被重視的焦點,但從國與國相處之道而論,與經貿合作並行不悖,同樣重要的是:「(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人文合作。」唯此,才是真正的友好相處。

中國崛起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處之道與合作之途,是真正理解總理外交的綱要所在。在此結構之下,觀察李克強總理的出訪,雖事務繁多,內容豐富多彩,卻也可以層次清晰。李克強此次歐洲之行,達成的第一份成果是《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這份綱要長達1.3萬字,110個條目,涉及工業、科技、農業、金融、教育、環保、城鎮化、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領域。未來5∼10年裡,中德合作範圍與方式,盡在此線路圖裡。大國外交,尤其是總理外交在中國國家外交上的作用與價值,於此已有足夠明確的定位。這是我們觀察、理解總理外交的起點。

      責任編輯:陳夢怡
李克強就解決阿富汗問題提5點主張      [2014-11-01]
李克強談光棍節:要推動網購發展      [2014-10-31]
加拿大總理將缺席北京APEC峰會      [2014-10-28]
李克強晤捷克總統再推銷高鐵核電      [2014-10-27]
加拿大總理因槍擊案取消出席APEC      [2014-10-27]
泰國前總理他信與英祿在北京遊玩      [2014-10-26]
消息稱黎智英密會美外交官員      [2014-10-23]
李克強就伊波拉疫情同潘基文通電話      [2014-10-21]
外交部回應「佔中」及中澳反腐合作      [2014-10-20]
中評:李克強訪俄,西方焦慮過度!      [20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