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評:從「滬港通」看香港和內地關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1-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評社28日發表署名為喬新生的評論文章《從「滬港通」看香港和內地關係》,文章指,開通「滬港通」,一方面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

全文內容如下:

形勢比人強,倍受矚目「滬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香港著名的投資人認為這是「歷史性的一天」。然而,交易開通之後高開低走,交易量始終低位徘徊。按照雙方的約定,上海股票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天的交易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香港股票交易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天的交易額度為105元人民幣。可是開通以來,每天的交易額不足約定交易額的一半,甚至呈現出大幅度萎縮的態勢。部分學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香港和內地的投資者對於交易的規則缺乏瞭解,投資者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香港和內地的監管部門採取謹慎的態度,並沒有下力氣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從而導致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資本交易形式尚未受到投資者的普遍重視。上海市委書記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強調要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說明監管部門的確是把安全放在優先的位置。可是,如果沒有交易量,沒有大規模交易的市場前景,那麼,一切關於香港和上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美好想像都變得毫無意義。

筆者認為,香港和內地已經不是一個等量級別,香港的股票市場和內地的股票市場投資者相互買賣股票不可能掀起大的波瀾。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寄予殷切期望的學者們,可能忽視了香港的基本情況,沒有看到香港近些年來資本市場的萎縮趨勢,因而對香港投資者投資內地股票市場給予了過高的期待,對於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也產生了美好的幻想。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中國內地官員頻繁造訪香港,目的就是要吸引香港的資本進入中國內地投資,從而促進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事實上,改革開放初期香港資本市場對於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的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內地的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是由香港投資者投資興建的。香港的資本市場對於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居功至偉。可是,風水輪流轉。30多年之後,香港和內地的經濟比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的經濟總量和內地相比不超過5%,香港的資本市場再也不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對中國內地有吸引力。中國著名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之所以放棄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除了香港證券交易所不願意修改交易規則之外,香港資本市場的日益萎縮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可以設想,如果阿里巴巴在香港掛牌上市,那麼,阿里巴巴企業絕對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影響。香港的資本市場對於內地的資本市場來說並不重要。

之所以開通「滬港通」,一方面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開放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內地的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證券交易所進行互聯互通,雙方的投資者自由交易,這既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資本市場完善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良好決策。「滬港通」正式實施之後,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加便利的購買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增加了投資渠道,客觀上促進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繁榮。對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來說,「滬港通」的正式實施可以為他們增加交易的窗口。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由於香港的經濟不景氣,香港掛牌上市的企業除了大型中資企業之外缺乏投資的價值,因此,即使開通這項業務,內地的投資者也未必願意購買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的股票。通俗地說,這項政策的實施對於香港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更為有利。當然,如果按照對等的原則來思考,那麼可以說,這項政策對於香港和內地的投資來說都非常有利。

改革開放初期香港不僅是中國通往世界的窗口和橋樑,同時也是中國吸引外資進入內地的重要平台。可是如今,中國內地已經出現了生產過剩的現象,內地的資本市場不再需要更多的資金,中國的投資者也不再需要通過香港走出國門,因此,香港的衰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究竟是內地更需要香港還是香港更需要內地,這是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討論題目。但是,既然由香港的投資者和學術界展開討論,那麼,我們就不能不進行深入的思考。

香港的投資者認為,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和貨運中心,為內地的改革開放做出了重大貢獻。直到今天,香港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交易的豐富經驗以及完善的資本管製法律規則,仍然值得內地充分借鑒。香港是個資本市場,香港是個金融中心,香港可以為中國內地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過去離不開香港,現在更離不開香港。對中國內地的政治家來說,他們樂意聽到這樣的表態。可是,對於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來說,是否投資香港,或者是否願意借助於香港走向世界,則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當阿里巴巴繞開香港直接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有關爭論實際上已見分曉。對於香港的投資者來說,當然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內地企業到香港掛牌上市,那樣的話,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是,香港的金融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除了中信集團這樣的企業立足香港,並且把香港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之外,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特別是特大型的國有企業對香港並沒有太多的留戀。香港股票市場的恆生指數股票中,中資企業的份量越來越重,這些企業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內地,他們只不過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而已。現在香港的貨運中心地位甚至已經被身邊的深圳鹽田港所取代,依托貨物運輸而建立起來的金融結算中心地位早已悄然發生了變化。香港作為旅遊城市服務業發達,然而,不斷發生的排外事件,使得中國內地的遊客不再把香港作為旅遊的首選,香港實際上已經陷入到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滬港通」的正式實施,更多的是幫助香港的投資者走出去,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內地。

從政治上來說,香港和內地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可是從經濟上來說,香港對內地的依賴越來越大,而內地的資本市場則完全可以擺脫對香港資本市場的依賴。「滬港通」的正式實施,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是一次機會,但是,對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滬港通」對香港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對於香港中下層居民來說,同樣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不要期望香港的中下層居民對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充滿感激之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得不到現實的利益,香港中下層居民並不會對中央支持香港的政策感興趣。

海外新聞媒體發表文章認為,「滬港通」是中國內地政府「以開放促改革」,對這項改革舉措產生的積極效果,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然而,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以開放促進改革」的口號以來,這樣的政治性表態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不是因為中國內地不給政策,而是因為香港正在走下坡路,香港的經濟總量太小了。部分學者私下開玩笑,認為香港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二流的城市,可是,香港人太不自知。不過,在我看來,香港投資者很善於捕捉商機,不是香港人不努力,而是內地有太大的吸引力。筆者希望「滬港通」能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可是,連香港本地的投資者都大踏步撤出香港的時候,人們是否願意投資香港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吳海容
梁振英:金融業仍是香港的優勢強項      [2014-11-28]
陳德霖:盡快加大香港RQFII額度      [2014-11-27]
香港租房廣告11平米三人住 網民:直立嗎      [2014-11-27]
香港經驗幫助北京治理「城市病」      [2014-11-27]
香港七警察涉毆打被捕      [2014-11-26]
警拘55人涉藐視法庭 93人涉拒捕非法集結      [2014-11-26]
朴槿惠接見香港特首梁振英一行      [2014-11-26]
滬港通誕生記:歷時七年 習近平拍板      [2014-11-25]
上半年內地619萬台電腦被境外控制      [2014-11-25]
馬雲不投資遊戲 因不想陸孩像港孩      [201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