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10日北京報道)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金融發展形勢雖穩定,但實體經濟融資難、民間借貸危機持續蔓延、互聯網金融亟需監管等棘手問題湧現,金融改革暗礁不斷。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環球金融論壇上,海內外權威官員、學者以及業界翹楚齊聚一堂,共話融資創新與互聯網金融,交流一線實踐經驗,為中國金融改革出謀劃策。
「未來金融發展的主題應是防風險和促發展。中國金融面臨五大風險,一是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還有地方政府債務的潛在風險,產能過剩導致的風險,影子銀行當前特別是民間借貸等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流動性錯配導致結構性的風險」,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在主旨演講中開宗明義,直言中國金融改革的緊迫性。
這位中國著名學者型官員談及他今年基層調研的經歷,「我深切感受到第四次創業創新浪潮正在來臨,這是簡政放權推動的浪潮,也是互聯網技術引領的浪潮」。引領這一輪浪潮亟需深化金融改革,提高初創企業的成活率,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貴等問題。辜勝阻建議,要大力發展支持經濟創新驅動的科技金融,要發展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同時還要切實放寬金融市場准入,加快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的步伐。
「中小企業融資,一年比一年難」,來自實業一線的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坦言,這一方面因民間借貸危機已蔓延至金融機構,導致銀行壓力極大;另一方面多地爆發的民間借貸危機令中小企業從民間融資也變得難上加難。周德文認為,化解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局,只有打破傳統金融壟斷,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
在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金融學者項一玎(Dr.Vincent Xiang)看來,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出現並快速發展,其背後原因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然而,互聯網金融若繼續混亂、無序發展,很可能成為影子銀行,給中國金融帶來系統性風險。項一玎指出,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可以解決融資難問題,但存在著信用和流動性風險。西方近年來的實踐顯示,信用衍生品市場可以降低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同時提高這一市場的流動性。「開放信用衍生品市場,可以成為中國紓解實體經濟融資困局的選項之一」,項一玎說。
雖然也有對中國金融形勢較悲觀的論調,但西方知名經濟學家David Feldman教授對中國成為世界領先的資本市場充滿信心。他說,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福利至關重要,但目前世界資本市場並未處於「最佳」平衡點。「中國應該利用其巨大的潛能與後發優勢,吸納更多機會,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參與競爭」,David Feldman建議,中國社保基金應參與全球資本市場,進一步提高流動性。
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監管是繞不開的話題。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指出,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業態,其本質上還是一種金融形態。互聯網金融包含小微企業貸款、消費者貸款、p2p、眾籌等模式,他們都共同面臨著透明度風險,而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風險、基石風險就是透明度風險。「目前央行還沒有非常完整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以什麼標準來監管,這個是事關重要的」,他強調,互聯網金融的準則應當是用來對沖互聯網特定風險的,而不是存款準備金等傳統方式。
作為互聯網金融業界代表,安盛創投總經理魏建臣並未諱言當前業界的混亂,「當前全國互聯網金融平台大概有2000多家,現狀是平均每天有1到2家新平台誕生出來,也有1到2家平台出現問題」,他說,這個新興行業迫切必須「組織者和裁判員」,希望行業監管實施細則能夠盡快出台,也希望業者都能加強行業自律。
在環球金融論壇上,政商學界人士對當前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直言不諱,對金融改革政策論戰交鋒,共為中國金融事業發展出謀劃策。「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金融業會發生翻天覆地結構性的變化。中國要以此為契機走向金融大國和金融強國,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那麼中國的經濟就前景遠大了」,與會專家充滿希望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