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認為香港的佔中潰敗,不僅是形式上的運動退場,而是經此一役不少港人對佔中從觀望、甚至同情,轉向深惡痛絕,這是人心的勝利。
文章題為「佔中過後香港需斬除心魔」,作者表示假如認為79天佔中的教訓,就已把香港社會的「心魔」徹底消滅,恐怕是過於樂觀。
作者認為佔中消失,不代表政改爭議隨之消散,反對派仍會千方百計玩新花樣。面對今後的抗爭,僅以警察清場恐怕只是治標不治本。作者又說中央絕不會給香港毒藥,只會全力幫助支援。
文章如下:
香港警方15日在銅鑼灣清理了「佔中」最後一塊據點。這一違法行動在喧囂79天之後,終告落幕。但是,街頭的「佔中」消失了,不代表政改爭議也隨之消散。香港必須思考,如何走順未來的政改及發展之路。
「佔中」已潰敗,不僅是形式上的運動退場,而是經此一役,香港不少人對這一運動從觀望甚至同情轉向了深惡痛絕,這是人心的勝利。但是,如果說這79天的教訓就已把香港社會的「心魔」徹底消滅了,疹子已經出透,政改之路從此一馬平川,恐怕是過於樂觀了。
反對派已經揚言,將抵制明年的第二輪政改咨詢並否決政改方案。「佔中」組織者學民思潮則表示會發動第二波行動,包括在咨詢會場內外請願和發動「公民抗命」。香港學聯等組織,則公佈「抗租拆稅各界不合作運動」,要煽動居民不交稅不交租。
這些現象說明,「佔中」沒了,但抗爭還在,反對派會千方百計玩出新花樣。對今後的抗爭,如果僅僅是用警察清場,恐怕只是頭疼醫頭,治標不治本。香港要順利實施政改,要讓社會重回和諧發展之路,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源頭在哪?還在民心。「佔中」惹得天怒人怨,八成港人支持清場,但這並不代表這八成人都認同政改方案。對人大常委會的政改決定,香港前些日子流行一種說法叫做「袋住先」,意思是先拿了再說,總比沒有好。這種說法的潛台詞,是對方案還有想法。
實際上,目前的政改框架集中了基本法和各界的智慧,遠比「佔中」者說的「公民提名」穩妥可靠。但是,部分港人被偏見蒙蔽了眼睛,先入為主地不認同既有方案。只有當絕大多數香港人能真正意識到「佔中」組織者並不是在追求民主,而是在謀求一己私利;基本法和人大框架既是不容挑戰的底線,也是政改能穩妥實施的保障之時,政改爭議才能迎刃而解。
香港一些人對政改的偏頗認知,來自對「一國兩制」、基本法的不瞭解,也源自對內地、中央和共產黨的成見。一段時間以來,香港部分人對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動很「過敏」,有下意識的防禦心態。比如中央6月份發佈《「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被一些人解讀為「加強控制,削弱兩制」,而實際上白皮書嚴格遵守基本法,只是加以解釋,並未逾越「一國兩制」。比如香港特區政府前兩年推行國民教育,竟招來抗議而不了了之,而事實卻是世界各國都有愛國教育。正是持這種偏見的人,才會輕易被「假普選」、「國際標準」等粗糙口號所蒙蔽。
香港社會必須深刻體認,內地只會真心為香港好。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變糟,對國家沒好處。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能順利實施,能結出一個好的果實,對政治改革將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中央絕不會給香港「毒藥」,而只會全力幫扶支持。
香港社會還需認識到,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部分香港人還在用舊眼光看內地,認為內地給的東西就有問題,內地人就是素質低等等,這些人需要拋棄成見。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張定淮日前在香港一個論壇上指出,30多年過去,內地和香港巨大的差異已從全面、對抗性的差異轉變成局部、非對抗性的差異,港人是時候放下對內地在政治上的「道德愧疚」和制度上的傲慢了。這些成見,可謂香港社會的深層心魔,心魔不除,前路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