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內蒙古哈民史前聚落遺址中的32號房址。香港文匯網 內蒙辦傳真 【文匯網訊】(記者 郭建麗 實習記者 圖們 24日 內蒙古報道)日前,記者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通遼哈民史前聚落遺址新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150餘件史前遺物。此前,該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非正常死亡人骨和40餘件精美玉器而轟動一時,也為考古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原始材料,有助復原史前人類生活原貌,研究古代玉器文化。
據介紹,2014年度的發掘面積為1000平方米,共計清理房址13座,墓葬1座、灰坑4座。此次考古發掘清理的房址佈局成排、規整統一,平面呈「凸」字形,半地穴式,門道朝東南。房屋間隔3米至5米左右。房址面積8平方米至20平方米不等,居住面保存較好。圓形土坑灶位於居室中部,正對門道。另外還發現一座墓葬,墓內僅見幾枚蚌殼,無其他隨葬品。同時,哈民遺址出土的陶器以細砂質陶為主,還有少量泥質陶。器型有斜直壁筒形罐、小口雙耳溜肩壺、敞口弧壁淺腹缽、敞口斜壁平底盆、少見紡輪、斜口器、「丫形」器等。出土石器有磨盤、磨棒、餅、斧、錛、耜、砍砸器、環狀器、鏃、葉等,另外出土了一件珍貴的三聯玉璧。
內蒙古通遼哈民史前聚落遺址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捨伯吐鎮東南約15公里,遺址總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經發掘,出土遺物近千餘件,而出土的部分玉器的器形與遼西地區紅山文化的同類器十分接近,這對於進一步探討新石器時代考古學諸文化之間的關係具有重大的意義。哈民忙哈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中國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空白,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