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港女入殮師講述特殊經歷:38年為10萬人送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05]
放大圖片

陳美齡

【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為死人化妝化了半輩子的陳美齡,瘦小、弓背,精神很好,腳步穩健。她穿著白色的工作服,雙手看上去有少許紅腫。清明節前夕記者去採訪她時,她解釋是因為剛剛工作完,洗過手。她拿著化妝品一樣一樣地介紹,說話間拿起一把鑷子:「有時候沒這個都幹不了活,口、眼裡都用得到。」

陳美齡是首位華人女化妝師鄺金枝的第一個徒弟。在入行之前,她是一個護士,三個孩子的母親。丈夫的朋友要開殯儀館,就拉她入行做化妝師,還介紹她跟鄺金枝學藝。當時鄺金枝是香港知名入殮化妝師,李小龍去世都是她化的妝。那時,陳美齡每天下午四點下班之後,就去跟著鄺金枝學藝。

香港人其實對這些有忌諱,比如殯儀館不稱殯儀館,稱「大酒店」。陳美齡自然也會害怕。最初在九龍殯儀館學藝,舊式的化妝間陰森,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她不敢進去,得叫工人陪。就這麼跟了七、八年,有一天鄺說,我想放個假,不如你來替我做。就這樣,陳美齡算是出師了。

「為什麼我做這行?因為總經理說,你做護士會退休的,做這一行不用退休。你越老越有本事,人家信任你。」陳美齡說。家人也不介意她做這份工作。她在世界殯儀館,一做就是38年。附近幾條街的人都認識她,稱她Mayme姐,夥計見到她都打招呼。

她帶著記者,在殯儀館各個靈堂、棺木倉庫、化妝間等地走了一圈,如數家珍。「這是中式的棺木,這是基督教的棺木。土葬的棺木,木料要更講究。這個靈堂,你看那邊的裝飾,是潮州風俗。」

專業精神是她給人最深的印象。採訪過程裡,她不斷叮囑,不要拍死者的遺體,不要拍到遺像,不要拍到名字,因為未經家屬允許,這些都屬於隱私。走到化妝間門口,門上貼著大字:嚴禁攝影。她認真起來:「你把機器關了,我給你開門看一眼。」裡面,化妝師正在工作,遺體均為老者,面容安詳、寧靜。

做這一行,最怕的,不是因跳樓、撞車死亡的人。因為頭部如果破裂,可以用棉花補進去,恢復原來的樣貌。最怕的其實是沒有做好防腐,遺體變質,一碰皮膚就掉下來,就沒法化妝。「最怕這種情況,因為對人家家人沒法交代,自己心裡也不安樂。」風格也要與時俱進,要知道市面上活人流行什麼妝。這樣,如果死者是年輕女子,就可以化妝得漂亮一些,更像她生前的樣子。現在的陳美齡,或許已經是當年總經理所說的,越老越有本事,顧客都信任她。

雖然年事已高,她仍會自己親手為遺體化妝。「什麼教,怎麼拜神,我都懂。有好多禮儀要做的。」她告訴記者,有些北方地區的習俗,快出殯的時候,父母的壽衣,要兒子先穿過才行,有多少件都要穿。因為很冷,要兒子穿暖了才好給父母。「這些禮節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語氣裡,坦露出些許得意。

陳美齡這些年,為多少死者化妝,她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她告訴記者,以前每天殯儀館要做七、八個喪事,現在香港人口增加,每天要做十幾個。如此這般,即使每天7個計算,38年下來,陳美齡經手的也有近10萬人。這些死者裡不乏名人,比如香港藝人傅聲。「他是撞車死的,頭上有一條痕。我給他化妝出來,很漂亮,他太太都覺得好漂亮。」

記者好奇,這麼多年下來,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陳美齡想想:「沒什麼特別。」或許,在她眼裡,在她工作這裡,眾生才真正達到平等。她對每個人都按照程序,盡心做好工作。她說,有時候都不知道死者是什麼明星,等出殯的時候一看,今日怎麼這麼多人,才知道。「對這些先人,化妝做得好,就很開心。」

      責任編輯:鄭毅
港女入殮師講述特殊經歷:38年為10萬人送行      [2015-04-05]
梁愛詩:期望中央讓步是不實際      [2015-04-05]
港台節目模擬化 替代亞視廣播      [2015-04-05]
財爺:有人反對經濟發展卻享受成果      [2015-04-05]
梁愛詩倡公開試考《 基本法》      [2015-04-04]
周南:鄧小平早就預見「有人會亂港」      [2015-04-04]
「港獨」在英註冊政黨 法律界推立法      [2015-04-04]
梁振英:基本法為港政制發展留空間      [2015-04-04]
基本法頒布25周年展下午開幕      [2015-04-04]
林鄭月娥:培養更多基本法專家      [201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