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丁樹勇)清明時節,雲南各地紛紛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緬懷英烈、悼念烈士、寄托哀思,激發愛國情懷。作為滇西抗戰主戰場和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主要方向,今年清明雲南多地的祭奠活動引人注目。
多地紀念抗戰英烈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雲南作為當年滇緬抗戰的主戰場,清明節期間,雲南多地舉行的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活動尤其引人注目。
4月5日,細雨濛濛,哀思綿綿。滇西抗戰重鎮騰沖縣舉行了「2015·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活動,來自各地的老兵代表、抗戰將士親屬、部隊官兵、騰沖縣黨政機關幹部和學生等500多位代表齊聚騰沖國殤墓園,分列國殤墓園廣場,肅穆默哀,依次敬獻花籃。隨後,軍樂團現場演奏《忠魂祭》,莊嚴、肅穆的樂曲環繞在青松翠柏間。活動現場對抗戰老兵代表進行了慰問,並誦讀《祭文》緬懷抗戰烈士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4月6日,一支由遠征軍與抗戰老兵的子孫、退伍軍人、畫家、學者、設計師等社會人士組成、名為「新遠征」的隊伍從龍陵松山啟程,前往雲南、貴州、重慶以及泰國、緬甸等地,走訪慰問抗戰老兵、海外華人,記錄二戰悲壯的歲月。「新遠征」隊伍站在這片用鮮血鑄就的紅色土地上,緬懷為國捐軀的抗日將士,紀念滇緬公路這條生命線。在往後的一個月裡,「新遠征」將重走「滇緬公路」,並到周邊國家尋找戰爭中留下的人或故事。
瑞麗邊防檢查站組織官兵到畹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開展祭掃活動。7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與國際聯繫的陸海通道一度被日軍封鎖。為打通國際交通線,20萬雲南民眾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滇緬公路,大批國際援華物資得以源源不斷地沿滇緬公路運往國內的抗日第一線。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車輛駕駛和維修人員奇缺,前方、後方紛紛告急,1939年,在南洋華僑總會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慶先生號召下,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等地的3200多名華僑青年司機和修理技術人員,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分九批回到祖國參加抗戰。他們出生入死,夜以繼日地搶運軍需,維護車輛,有力地支援了抗戰。其間,在意外交通事故、日軍戰機的反覆轟炸和熱帶疾病的肆虐中,他們當中有1000餘人為了祖國抗戰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中央撥款補助家屬掃墓
記者注意到,今年清明前夕,為幫助廣西、雲南兩省(區)做好對越自衛還擊戰烈士墓地維護和祭掃接待工作,中央財政分別下撥兩省(區)烈士祭掃補助資金各500萬元,用於補助對越自衛還擊戰烈士墓地維修和烈士家屬掃墓接待經費。作為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主要方向,紀念和緬懷長眠於雲南多地烈士陵園的對越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也成為清明活動的亮點之一。
清明節前夕,文山軍分區組織邊防官兵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深情祭奠用生命守衛過這片土地的先烈們。和官兵一起前來祭奠的,還有烈士王建川的弟弟王建松。
1月21日,習主席視察陸軍第14集團軍時,回憶起這支部隊19歲烈士王建川戰場上寫給母親的詩,稱讚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軍人血性。除去墳塋上的雜草,點支煙,敬杯酒,獻上花……在王建川烈士的墓前,祭奠儀式簡潔又不失莊重。「30年了,沒想到習總書記還親口表揚了哥哥。」王建松特別激動,拿出手機將珍藏的那段視頻反覆播放給大家看。「當時我們都在看新聞,看到那個畫面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全家都感到無比自豪!」 戍守在王建川出生、成長、戰鬥和安息的這片土地上,文山軍分區的官兵更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烈士為國獻身,應該永遠受到尊敬和祭奠!」某邊防團政委朱海林說,「今天,我們要仰望他們用血性築起的精神豐碑,繼承先烈遺志,維護好邊防穩定,讓長眠在這裡的烈士安息……」
在本報兩度報道的河口水頭烈士陵園,雲南邊防總隊河口片區邊防部隊官兵聯合駐地學校師生,開展清明節祭掃活動,深切緬懷先烈、寄托無限哀思,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祭掃儀式莊嚴肅穆,邊防官兵和師生在烈士墓碑前鞠躬並為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全體人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紀念碑和烈士陵墓,聽取講解員介紹烈士事跡。「參加此次活動,莊嚴肅穆的氛圍讓我的心靈產生了共振,先烈們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浩然正氣深深感染了我,讓我更深地意識到作為一名軍人肩上的歷史使命和光榮責任,也將激勵我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保持務實、奉獻的優良作風。」河口邊檢站副站長邱志剛說。
4月3日,蒙自市總工會、蒙自市陳家寨小學的幹部群眾和學生代表等200餘人來到蒙自市烈士陵園內,祭奠長眠於此的革命先烈。據悉,當天有上萬名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到此緬懷革命先烈。
蒙自烈士陵園始建於1979年,陵園大門牌坊上方匾額「蒙自烈士陵園」為宋任窮所書,悼念廣場上矗立的高13.5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鐫刻著的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字。烈士墓區安息著的各個時期捐軀的烈士430名中,有290餘名1979年對自衛還擊越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和20餘名支前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