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俄科學家將接受世界首例「換頭術」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10]
   

俄羅斯計算機科學家瓦雷里·多諾夫。

【文匯網訊】換頭,《聊齋誌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妙手神醫陸判官給書生朱爾旦先是換了一個心臟,令其文思大進考中舉人,而後,當書生提到妻子不美時,陸判官為朱妻換上了一顆美人頭。換頭這一貫穿古今中外的科幻設定,如今可能成為事實,據外媒報道,一名身患霍夫曼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男子欲將自己的「頭」交給一名意大利臨床醫生,以移植一副健康的身體,進行世界上首起「換頭術」。

據新京報報道,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科學家瓦雷里·多諾夫從小患有霍夫曼肌肉萎縮症。他最近告訴媒體,決定讓意大利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洛為自己進行頭部移植手術,將自己的頭部接在一個新的身體上。多諾夫說,他認為自己沒有太多的選擇。「我害怕嗎?我當然害怕。如果我不嘗試這次機會,我的命運會很悲慘。每年我的情況都在變糟。」據報道,這名俄羅斯患者和意大利醫生通過網絡電話溝通,尚未見面,醫生也未讀過患者的醫療記錄。

卡納維洛說他收到很多人們發來的郵件和信件,希望參與手術,但他還是堅持把第一個手術機會讓給肌肉萎縮症的患者。他將這一計劃命名為「天堂」(HEAVEN),是「頭部接合手術」的縮寫。卡納維洛曾在今年年初稱,人腦移植在脊髓融合、防止免疫系統排斥反應等瓶頸可被攻克,將最早在2017年實現。

釋疑1 「換頭」醫生是何人,靠譜嗎?

意大利醫生因高調宣傳「換腦」想法而引發醫學界爭議

卡納維洛是意大利都靈高級神經協調組的臨床醫生,因高調宣傳「換腦」想法而引發醫學界爭議。

今年2月,他在《國際外科神經學》期刊刊登了一篇綜述目前腦移植技術的文章,稱現在技術已可以實現「換頭」。他對媒體表示,將在今年6月美國馬裡蘭舉行的美國神經和矯形外科醫師學會年會上展示自己的項目。

與卡納維洛有著合作關係的哈爾濱醫科大第二附屬醫院手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說,今年6月馬裡蘭舉行的大會是世界最重要的腦外科大會,大會議程邀請卡納維洛做主旨發言,卡納維洛也邀請任曉平參與。

「去年他找上我的,跟我合作,借助我們國內的基礎研究平台。」任曉平說。任曉平於2013年在哈醫大進行了世界上首次腦部移植的老鼠實驗,目前其實驗室正準備突破腦部移植中樞神經復合方面的挑戰,並計劃進行腦部移植在靈長類動物身上的實驗。「其實這個想法(人腦可以移植)是我們提出的,但我們還在做基礎研究,」任曉平說。

釋疑2 中樞神經切斷還能連上嗎?

用特殊物質將脊髓「融合」,顛覆「不可恢復論」需時間驗證

「技術層面,應該說腦移植是可以實現的。」任曉平說。他介紹,器官移植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始終在進步,但手、頭這樣的復合組織的移植始終沒有進展,因為免疫系統的排斥性非常強,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他當時在美國的研究團隊研製了新型的免疫藥,能夠成功控制免疫系統排斥反應,成功實現世界上第一例手移植手術,患者存活十多年。任曉平說,「這代表了復合組織的移植有所突破了。」

但頭部依然是全身最特殊的地方,頭部移植的最大兩個挑戰,除了因復合組織而產生的免疫系統排斥反應之外,另一個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連接。

人腦與脊髓連接,組成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控制中心。和人體其他一些神經不同,中樞神經一旦被切斷,將不會生長,其功能得不到恢復。

對於這一問題,卡納維洛自信地解釋,受體和供體兩者的脊髓末端可以像兩束意大利面一樣絞起來,他將使用一種名為聚乙二醇的化學物質沖洗融合的區域,並持續注入好幾個小時,最終,這種化學物質可以像膠水讓兩端脊髓融合,就像衝過熱水後,兩段干的意大利面黏在一起一樣。此外,還可以採用注入能夠自我更新的干細胞的方法讓腦髓跟脊髓連接。

曾成功進行手移植手術的任曉平說,的確,傳統上認為中樞神經是沒法恢復的,「胳膊上的神經能接上,但中樞神經不能再生,接完了不能活,不能恢復功能。」但近十年科技發展在逐步推翻這個觀念,「比如用干細胞,電刺激,特殊的聚乙二醇等,都在慢慢否定中樞神經不可恢復論,但這還需要時間驗證。」他說,挑戰中樞神經再生功能也是其所在實驗室當前最重要的研究。

釋疑3 「身首異處」是否可能存活?

腦部移植類似高位癱瘓,該類病患生命最多一般持續數月

在任曉平看來,卡納維洛能夠去挑戰現代醫學的「終極挑戰」,有著很大的勇氣,他說,如果能做成人腦移植的第一例,也意味著現代醫學的重大突破。

他表示,雖然這項手術在理論技術上可以實現,但因缺乏客觀的實驗室數據,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腦部移植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小鼠實驗,即使是他們所做的小鼠實驗,也只進行了短期的觀察,沒有長期的觀察,而到現在,也尚未有做豬、猴等更高級動物的實驗。

「免疫系統的排斥性反應還是要長期觀察才能出現的,術後不會很快出現。」他說,「中樞神經的恢復,也很有可能使得病人癱瘓。」

任曉平介紹,從目前骨科高位癱瘓治療的情況比較來看,很多人因車禍等原因致大腦和脊椎被切斷,這些病人中,「三分之一在入院前或到醫院後很快就死亡,三分之一入院幾個禮拜後死亡,還有三分之一在幾個月之後因為沒有中樞神經支配,產生併發症死亡了。」而腦部移植就是一種類似高位癱瘓的情況。不過由醫生有意製造的切割,可能在刀子產生的損傷上稍微得到控制。他認為,當前做腦部移植,手術當時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術後恢復意識及智力應該沒問題,但恢復身體感覺和運動功能不確定」,這也就是由於中樞神經功能未能或有可能即將突破的挑戰。

釋疑4 是否有違倫理,造出科學怪人?

學界:手術尚未有科研正當性

A和B變成了一個人,這個擁有A的頭腦和B的身體的人到底是誰?這一手術還面臨著倫理問題。

這個計劃遭到了醫學界、倫理界和不少媒體的強烈反對。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主席說:「我不希望這事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我不會允許任何人對我做這樣的事,因為有很多事情比死還難受。」

「這是不是一個愚人節玩笑?」這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倫理學家翟曉梅聽到此事的第一反應,「要不就是在炒作。」在她看來,這一手術風險很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翟曉梅認為,如果手術是為獲取科學知識,那是為了將知識應用在其他人身上,這時就必須做利益風險評估。如果是為了在臨床上解決患者的問題而採取創新性療法,翟曉梅說,那也需要提供「有道理的方法」,「不是科學家自己說有道理就行了,必須是醫學共同體公認的道理。」

不過,在任曉平看來,「人類醫學的進步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臨床常常走在倫理的前頭。」他說,自己20年前在美國做手移植手術時,當時也有非常多反對意見,說首先需要做大量實驗才行,「最後做成功了,很多一開始反對的人後來也認可了。」

那如果他的手術失敗呢?這可是生命。對記者的這一問題,任曉平回答:「那就接受失敗的風險吧,要挑戰世界難題,就得承擔相應的風險。」

      責任編輯:高峰
俄男子擬接受全球首例換頭手術      [2015-04-10]
越共總書記接見章金萊:喜歡西遊記      [2015-04-10]
蘋果手錶廣告費秒殺iPhone 6:每月3800萬      [2015-04-10]
外媒:美航母被逼千里外 核潛艇成唯一優勢      [2015-04-10]
澳財長吁抗衡中國在亞投行地位      [2015-04-10]
美軍高官稱用機器人打敗中國      [2015-04-10]
美日擬商亞投行 欲聯手制衡中國      [2015-04-10]
朝鮮召開最高人民會議 金正恩缺席      [2015-04-10]
美國白宮將設立「中性人衛生間」      [2015-04-10]
法國多個工會發起全國大罷工      [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