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摩托村官張昭源。(香港文匯網 重慶傳真) 【文匯網訊】(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四年前,張昭源結束了在清華大學7年的學習生涯,但身為中國最高學府碩士畢業的他,並未選擇高檔寫字樓或跨國企業,而是來到重慶最偏遠的巫山縣做了一個村官。張昭源說,基層的酸甜苦辣讓他讀懂中國,並讓自己堅定扎根基層、惠民生的信念。
巫山縣巫峽鎮各鄉村海拔200米到2000米不等,最遠的新路村到鎮上,水路加旱路要走6個多小時。作為鎮長助理,張昭源常常要走村入戶調研社情民意,山路崎嶇,交通不便。 「摩托車是山區最適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陷進泥潭也能推出來。」張昭源那時工資低,唯一的積蓄就是離開清華時,學校獎勵支援西部的畢業生發放的7000元獎學金,他用這筆錢買了一輛摩托車。
兩年間,張昭源騎著摩托車幾乎跑遍了巫山所有鄉鎮。「在巫山工作的幾年,我遠離名和利,卻收穫了真實的感情。女朋友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嫁給了我,我也更堅定了自己扎根基層、奉獻青春的理想信念。」張昭源說。
如今,張昭源已經調任重慶長壽區保合村,依然騎著他的摩托奔波在保合村的田間地頭。前不久,村裡的柑橘銷售出現了問題,他帶著大學生村官搞起了電子商務,兩個星期賣出500多箱柑橘,不僅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還探索出農產品銷售的新路徑。
張昭源說,在清華讀書的時候,老學長告訴他,百年以來,清華人有的在世界屋脊,有的在酒泉荒漠,有的在三峽大壩,有的在黃土高坡,他們用生命捍衛著祖國的榮譽,踐行著自己的理想,「我現在可以理解入學通知書上的那句話,『清華,是你一生的驕傲。』這不是一種光環,而是一種責任,一種踐行理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