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年是蘇聯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昨天下午,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舉行向32位中國老兵授予「1941年-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儀式。
老兵仍可用俄語交流
據京華時報報道,昨天,32位中國老兵代表拄著枴杖步履蹣跚來到俄羅斯駐華大使館。雖已年邁,但一談到當年經歷的點滴,很多人仍然可以用流利的俄文表達內心情感。記者看到,每位老人的眼神都堅定有力。
俄羅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代表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在場32位受勳者頒發獎章。該紀念獎章授予那些為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事業(在戰場或在後方)做出了貢獻的俄羅斯公民及外國公民以及無國籍人士,每枚獎章都附有帶編號的具名證書。
安德烈·傑尼索夫在致辭中說,戰爭期間你們都很年輕,有的人還只是孩子,戰爭給你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俄羅斯此次頒發紀念獎章,是向曾經為俄羅斯打敗法西斯做出貢獻的老戰士表達感激。「你們沒有在戰爭面前退縮,挺身而出與蘇聯患難與共,你們在交通隊值班、在醫院工作、給俄羅斯軍隊縫製軍服,俄羅斯人民將永遠銘記你們這些為和平而鬥爭的國際友人」。
安德烈·傑尼索夫說,今年9月,中俄兩國將共同舉辦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兩國人民將不忘戰爭、銘記歷史。
為已逝者默哀1分鐘
遺憾的是,有些紀念獎章的獲獎者已不在人世,在座人員集體起立為那些逝去的老戰士默哀1分鐘,以表悼念。
據瞭解,本次已確定的受勳者共有53位,但由於年齡、疾病等原因,部分受勳者昨天無法抵達大使館。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新聞官羅曼表示,將由使館工作人員另行安排隆重儀式,或在獲獎者家中頒發。
兩人或參加紅場閱兵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出席了昨天的紀念儀式。王正偉說:「在座各位都是二戰親歷者,也是中俄兩國和兩國人民特殊友誼的見證者,更是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出過大力、受過大苦、立過大功的貢獻者。」王正偉表示,70多年前,中俄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了深厚的戰鬥友誼,為當前中俄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70年後的今天,中俄兩國更要珍視和鞏固傳統友誼。
當天,一名受勳者向記者透露,將有兩名中國老兵受邀赴俄羅斯,參加5月9日俄方舉辦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紅場閱兵。
講述
新中國檔案事業開拓者曾三之女曾芳蘭
「我10歲時瘦得像個6歲小孩」
曾芳蘭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檔案事業開拓者曾三的女兒,當年父親在蘇聯學習由於地下工作需要,不得不留下曾芳蘭獨自一人回國。
曾芳蘭說,衛國戰爭期間,她和國際兒童院的小孩生活,一天只能吃到一塊不到二兩的黑麵包。當時實際年齡10歲的她,看起來瘦得像個6歲兒童。「老師都上前線去了,留守的老師要照看四五十名孩子,我那時和大班的孩子一起去慰問傷員。」
1945年戰爭結束後,很多傷殘戰士被送到兒童院旁的療養院,由於身體留下重創,很多人得了憂鬱症,有輕生的念頭。兒童院組織孩子們去療養院給他們唱歌、朗誦詩文、念報紙,想辦法讓他們忘記戰爭帶來的傷痛,鼓勵戰士們要活下去。「戰爭都勝利了,為什麼不想活?」曾芳蘭言談中略有哽咽。
「我8歲就親眼經歷生死,當時情況太艱難了,他們活下來,我們也活下來,看到俄羅斯度過這場艱難戰爭,我們非常感激蘇聯政府和蘇聯人民。」曾芳蘭說,「在艱難環境下俄方還給中國孩子創造條件,讓我們安全活下來,並把我們順利送回國,這段經歷我永遠難忘,我們曾一同經歷磨難的那幫『孩子』如今仍會把蘇聯(俄羅斯)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背景
近百革命後代在俄親歷戰爭
上世紀30年代初,為保護和撫養流落在各地的烈士遺孤和革命者後代,中共黨組織決定將這些孩子,陸續送到蘇聯國際兒童院,其中極少數孩子從法國轉道蘇聯或從東北到達蘇聯外,絕大多數由新疆赴蘇。1941年最後一批中國孩子到達蘇聯。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近百名孩子在國際兒童院受教育成長,其中20多人出生於蘇聯。
在蘇聯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和生活的中國革命家的後代及家屬有很多,包括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女兒李敏、朱德的女兒朱敏、蔡和森的女兒蔡妮和兒子蔡博、劉少奇和何寶珍的長子劉允斌和女兒劉愛琴等人。
在那裡,他們與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生活,接受了系統的文化教育和共產主義集體主義的熏陶,同時也經歷了傷病的折磨和戰爭的洗禮。
1950年,中國與蘇聯政治局達成協議:凡在18歲以下的孩子都送回中國,18歲以上青年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回國。之後孩子們都義無反顧回國,在這塊他們父母生長並為之戰鬥灑過熱血的土地上默默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