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5月9日,莫斯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夫人彭麗媛的陪同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觀看了紅場勝利日閱兵。 【文匯網訊】在閱兵式雄壯的軍樂聲下,是中俄關係的又一次向前一大步。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中俄一口氣簽署了兩個聯合聲明:《中俄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和《中俄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確定了雙方將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並提出了在經貿、投資、貨幣、能源、航天、交通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方向。其中,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與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分別建立了交往合作機制,這是雙方高度互信的又一新體現。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告訴記者,政熱經冷長期被認為是中俄關係的主要問題之一。中俄關係的中長期前景的主要挑戰不在於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的不對稱,而在於雙方能否適應彼此關係的重新定位,能否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相互信任。
中俄關係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好的節點
「烏克蘭危機促成了中俄在後冷戰時期的最親密接觸。」楊成說,「在歐亞大陸『新冷戰』的寒意肅殺的氛圍中,中國絕對是俄羅斯所期待的那個暖男。」
分析認為,當下,硬漢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已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節點。習普時代的中俄關係已經順利開局並漸入佳境,致力於發展全方位、均衡化戰略協作已經成為中俄關係的基本議程,且兩國元首建立的良好工作關係和親密個人友誼更為這組制度安排最完備的大國關係提供更強勁的組合式發展動力。
中俄關係已然具備了成熟大國關係的一切要素,楊成認為,雙方在一切利益契合的領域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利益相異的方面也做到了相互尊重彼此關切並尋求最優的共處之道,這與西方學術界傾向於貶低中俄關係常用的「同床異夢」或「權宜聯盟」有了本質區別。
他說,中俄關係本質上是一種以超級實用主義為導向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它反映的是歐亞地區在後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新現實,具有高度的彈性和靈活性。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和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在給澎湃新聞的撰稿中指出,最近的二三十年來,中俄兩國對於改革進程中的種種艱難困苦的相互體察,遠遠超過了西方同行對此的認知。這是中俄兩國能夠不斷深化相互間關係的一個重要認知和心理背景。
這一點瑞士日內瓦高等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相藍欣的觀點相似。相藍欣在給澎湃新聞的撰文中指出,兩國都有厚重的歷史傳統,又都處於轉型階段,在治國思路上頗有相通和共鳴——中俄都試圖回歸歷史。這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為當下乃至未來的轉型提供方向和啟示。此外,作為毗鄰的大國,中俄之間的實力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而這為雙方交往提供了一個相對平等的基礎,使一種健康平穩的關係成為可能。
日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前駐俄羅斯大使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則指出,中俄關係,作為一個新型的大國關係,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也可以說在大國關係的發展當中先走了一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前駐白俄羅斯大使於振起認為,中俄現在的關係,就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
中俄在亞太互為戰略支撐不針對美國
在今年早些時候與拉夫羅夫的會談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俄羅斯「東向」政策和中國加快向西開放為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創造歷史性機遇。
在遭受歐洲多方制裁後,俄羅斯向東的趨勢顯得非常明確。由於烏克蘭問題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孤立,使俄為擺脫這一對抗狀態尋求新的夥伴。西面受挫之後,俄羅斯向東的需求增加。
楊成說,俄方認定歐洲危機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同時,俄美關係的新議程很難進入實質化;亞太地區正在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文明的「發動機」。因此,「文化歐洲化」的俄羅斯未來必然「經濟亞洲化」,發揮自己獨特的地緣優勢在新的「歐洲太平洋國家」身份框架內獲得可持續發展。
這也是俄羅斯近年來積極走向太平洋的方略基礎之一。彭博社撰稿人費爾德曼(Noah Feldman)曾撰文指出,在「新冷戰」的格局下,其遊戲規則是戰略競爭和經濟合作的共存。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4月30日宣佈,根據中俄兩軍年度交往計劃,兩國海軍將於5月中旬在地中海海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5(1)」的聯合軍事演習。
費爾德曼分析稱,中國的軍事和安全目標主要集中在太平洋,而中國不可能指望和美國以及歐洲勢力在他們的後院競爭。「中國在中東產生了非常初級的使命轉變——而地中海海上軍演也體現了中國使命轉變進程的方向」,但中國並沒有「接替美國維護在中東霸權的興趣」。
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一份報告曾指出,中美及其代表的發展模式間的競爭是國際政治競爭的標準表現之一,即便中國不願意捲入競爭或衝突,西方也會讓中國捲進來。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在亞太地區可以充當「平衡手」的角色。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國際權力結構和亞太等地區權力結構正在同步重建,新的區域秩序開始逐漸形成的背景下,中俄互為戰略支撐的格局可能將日益清晰。」楊成說。
那麼,中國和俄羅斯是否會通過「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的對接,分別加強各自在地中海甚至中東和亞太地區的短板?楊成認為,這與「一帶一路」的精神是不相符的。
「中國與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有著自身的邏輯,我們的合作是基於『負責任的大國』前提,對未來地區局勢不確定性的一種預防性安排。」楊成說,
「一路一帶」體現出的經濟合作為主導的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精神。所謂中俄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的更緊密合作不能被視為是對彼此短板的一種修正,這還是傳統的地緣政治思維。
而中國外長王毅早在幾個月前已強調,「一帶一路」並不是一個地緣政治工具。
應清晰認識親密關係下所存現實問題
中俄的合作夥伴關係,從上合組織,到金磚銀行,再到「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不斷在加深。在」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同時,也應當清晰認識到中俄兩國存在的現實問題。
馮紹雷曾在撰文中指出,目前態勢下在歐亞大陸推進「一帶一路」,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要在俄羅斯所依然主導的歐亞地區和「一帶一路」行動路線之間確立對接的方面,真正找到能夠維護地區穩定、實現經濟互補、使得當地能夠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切入點。
楊成認為,儘管不是主流思想,俄羅斯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部分力量中存在的「俄羅斯不可靠論」同樣對兩國關係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既要肯定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的戰略合作,同時也必須承認這一關係的超級實用主義性質在賦予了兩國各自外交最大靈活性的同時,也限制了其深入發展的潛在空間。
但同時,他指出,中俄在專家層面已開始積極嘗試探討兩國關係的問題和弱點,這恰恰意味著兩國互信程度的提高——因為這種討論有利於中俄關係通過解決存在的現實問題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這些建設性的批評聲音更健康。
「兩國應在務實進取的基礎上,在更新觀念、排除干擾、與時俱進的原則指導下,就『聯手促成新型國際關係的生成、與周邊鄰國一道共同致力於形成新型地區關係以及不斷發展中俄間的新型大國關係』下功夫,促成中俄『三個新型關係』。雙邊的內向性合作越紮實,中俄關係的未來越有保障。」
中俄兩個《聯合聲明》亮點:
*雙方將共同協商,努力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相對接,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雙方將秉持透明、相互尊重、平等、各種一體化機制相互補充、向亞洲和歐洲各有關方開放等原則,通過雙邊和多邊機制,特別是上海合作組織平台開展合作。
*雙方支持啟動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一體化的對話機制,並將推動在雙方專家學者參與下就開闢共同經濟空間開展協作進行討論。
雙方將成立由兩國外交部牽頭、相關部門代表組成的工作組,協調上述領域的合作。雙方將通過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及其他雙邊合作機制,監督上述共識的落實進程。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與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分別建立了交往合作機制,這是雙方高度互信的又一新體現。雙方高度重視通過上述渠道進一步加強全面合作。
*雙方強調,中俄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將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反對否認、歪曲和篡改二戰歷史圖謀,維護聯合國權威,堅決譴責美化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及其幫兇、抹黑解放者的行徑,將盡一切努力阻止世界大戰的悲劇重演。
*雙方將採取協調一致、有針對性的舉措,在以下領域發掘兩國務實合作潛力:
——進一步擴大投資合作規模,加快推進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礦產、林業、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的重大投資合作項目。
——鞏固中俄全面能源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全面合作,按計劃推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確保按時建成投產。積極推進並爭取盡快完成中俄西線天然氣項目談判,加強燃料-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等合作,務實推進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項目,推動能源裝備研發生產的技術交流與生產合作,加強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戰略合作。
——推進遠程寬體客機、重型直升機等民用航空製造領域重點項目合作。加強通信與信息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推動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俄方歡迎中方參與俄羅斯遠東跨越式開發區項目。
——加快同江-下列寧斯闊耶口岸鐵路橋、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公路橋等跨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使用俄遠東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發展中俄陸海聯運方面加強合作。
*雙方認為,金磚國家應當秉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開展全方位合作,建設更緊密夥伴關係,盡快完成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籌建工作。中方將積極支持俄方擔任金磚國家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