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面對中國外貿競爭優勢轉換「青黃不接」局面,中國國務院12日公佈《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意見》強調,要努力實現出口向貨物、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完善政策體系,通過外匯儲備等方式支持企業「走出去」等九方面內容。《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外貿傳統優勢進一步鞏固,競爭新優勢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
《意見》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外貿發展既面臨重要機遇期,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也面臨嚴峻挑戰,傳統競爭優勢明顯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企業創新能力亟待增強,品牌產品占比偏低,同質化競爭較為普遍。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能力有待提升,外貿體制和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改進。
面對外貿存在的種種問題,中國政府再次強調,要通過大力推動外貿結構調整,以盡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具體而言,《意見》提出六大任務,一是要大力推動外貿結構調整方面,優化國際市場、國內區域、經營主體、外貿商品結構和貿易方式,發展服務貿易。推動各類外貿經營主體協調發展,推動外貿商品結構調整,繼續鞏固和提升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玩具、傢俱、塑料製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強化電力、軌道交通、通信設備、船舶、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裝備製造業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綜合競爭優勢,著力擴大投資類商品出口。
二是加快提升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出口產品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水平,培育新型貿易方式,加強區域開放載體和貿易平台建設。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和企業,大力支持企業運用跨境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 加強區域開放載體建設。
三是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平。推動中國優勢產業產能走出國門,促進中外產能合作,拓展發展空間。鼓勵較高技術水平的核電、發電及輸變電、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等行業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支持輕工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辦廠。
四是努力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新格局。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盡早簽署並實施中國—韓國、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協定,積極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加強頂層設計,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貿區。
五是完善政策體系。進一步優化進出口關稅結構。逐步實施國際通行的退稅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在境外提供融資支持。積極創新外匯儲備運用,通過外匯儲備委託貸款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走出去」。
六是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經貿規則話語權,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事實上,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需求的減少,中國的外貿形勢一直面臨嚴峻的下行壓力。2014年中國進出口增長3.4% 連續三年未完成外貿既定目標。2015年,外貿形勢未見好轉。據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1-4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2225.1億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出口6901.6億美元,增長1.6%;進口5323.5億美元,下降17.3%。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日前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形勢更加複雜嚴峻,下行壓力大。預計下半年形勢好於上半年,全年外貿可望呈前低後高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