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克里訪俄被視為美國向俄羅斯的「示好」,拉夫羅夫的回禮也具有象徵意義:一籃子新鮮土豆和西紅柿以及一件印有「勝利」字樣、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的T恤衫。在諸般手段用盡之後,美國是否開始選擇「合作」?美俄關係能否融化「堅冰」?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和烏克蘭士兵在烏境內的利沃夫舉行「無畏的守護者」聯合軍演,旨在加強與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抵禦親俄武裝入侵。
「示好」與「施壓」
美烏軍演的前一天,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在例行新聞會上還回應白宮不排除美俄兩國總統可能進行電話交談。
在12日,國務卿克里訪問俄羅斯,成為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美關係跌入冰點以來到訪的美國最高級別官員,這被外界視為美國對俄關係改善的「信號」。
在訪俄的幾天前,美國及其主要西方盟友剛剛抵制了俄羅斯為慶祝二戰勝利70週年而舉行的大規模紀念活動。
克里當天在索契與俄總統普京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分別舉行4小時會談,議題包括俄美關係,敘利亞、烏克蘭局勢和伊朗核問題談判。
雖然美聯社的評述稱這次訪問的氣氛「友好」,雙方的語氣「給人以希望」,但雙方都沒有用「突破」來形容這次訪問。
美國方面也沒有完全把籌碼押在兩者關係的迅速轉圜上。在克裡訪俄的前一天,美國就迅速在俄羅斯周圍展開多場軍演:包括在立陶宛舉行的「波羅的海堡壘2015」軍演,在愛沙尼亞舉行被稱作「刺蝟2015」軍演,與格魯吉亞開展「崇高夥伴」軍演。
在幾天前,俄羅斯RT新聞網評論還稱,美國的報紙標題充滿了「美國似乎已經準備與俄羅斯進行核戰爭」的信息。
俄羅斯外交部在11日的一份聲明中指責:「奧巴馬政府選擇了一條壓縮兩國關係的道路,在國際舞台孤立俄羅斯,還要求那些以往追隨美國的國家支持它的對抗舉措。」
美國為啥態度轉變
為什麼美國在此時對俄羅斯「軟硬兼施」?這裡面有何玄機?
分析指出,這種策略顯然對美國國家利益有利。
經過長期的衝突,美國發現,繼續支持那些小國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已經獨立的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在俄羅斯堅決的反對下,已經徹底分裂,而且俄羅斯在這些國家的關鍵地方獲得了最關鍵的利益。如果美國繼續支持,只會刺激俄羅斯採取激進舉措。
美國在烏克蘭危機的處理上,是以歐洲國家為「馬前卒」的。歐洲國家最終發現,美國制裁俄羅斯,最終目標是同時削弱俄羅斯和歐洲的力量。所以,歐洲推出默克爾和奧朗德兩位首腦進行斡旋,簽署新明斯克協議。克裡此訪表示遵守新明斯克協議,其實也是間接修復與歐洲的關係。
況且,美國也知道,俄羅斯的實力非蘇聯解體時可比,如果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同時與俄羅斯拖延太久,會影響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
另外,在美國深陷泥潭的中東,俄羅斯的影響力不斷增加,正在成為一個更加獨斷的玩家。這是美國無法忽視的一個趨勢。
但是美國又不能完全拋棄舊時盟友,所以在對俄羅斯示好的同時,它也要照顧到盟友的情感,在俄周邊製造事態,以示安撫。
美俄關係能破冰麼?
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在4月18日接受國家電視頻道Rossiya採訪時就稱,俄羅斯與美國有著重要的共同利益,需要在共同的議程上合作。
克裡此次的訪問其實也表達了美方的訴求。
英國《Politics First》雜誌主編馬庫斯—帕帕多普洛斯認為,美國外交代表團在索契的出現表明,美國承認制裁政策失敗,準備傾聽莫斯科在關鍵對外政治問題上的立場。
雖然美俄雙方都對克裡的俄羅斯之行給予積極評價,但要說因烏克蘭危機而持續處於「冰點」的兩國關係正在回暖恐怕還為時尚早。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爾夫此前拒絕將克裡訪俄稱為「兩國關係正常化」。
拉夫羅夫的「禮品」被路透社理解為一種暗示:土豆和西紅柿代表了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對西方國家實施的農產品反制裁,「勝利」T恤則暗批西方領導人抵制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慶典。
一系列軍演的展開也讓俄羅斯很難相信美國的誠意。據俄羅斯民調機構顯示,近六成的俄羅斯民眾認為美國是俄羅斯的威脅。
分析認為,美俄的在雙邊關係上進退維谷,非「一日之寒」。原因並不限於一年前爆發的烏克蘭危機,還可追溯到後冷戰時代兩國一系列偏狹政策:蘇聯解體之初,美國對如何引導與安置百廢待興的俄羅斯全無打算,而汲汲於推進「美國優勢」;俄羅斯政經發展趨於穩定之後,華盛頓又高估其威脅和攻擊性,在對俄外交中缺少必要的彈性。
觀察人士指出,美俄關係改善的前提是,當美國在經濟和安全方面逐步傾向於「太平洋化」的同時,它願意在歐亞大陸內部留給俄羅斯多大的活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