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湖南34歲副縣長辭官回鄉種獼猴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6-26]
放大圖片

6月21日,湘西山區飄著小雨,劉濤給來訪者介紹身後的獼猴桃種植基地。李坤晟攝

【文匯網訊】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北大畢業」「34歲」「副縣長」「辭職」——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以上元素的組合併不能吸引太多注意力。

走出體制,去上市公司拿高薪,和朋友們合夥創業……這樣的新聞並不鮮見。但劉濤的創業項目是回到湘西山區的家鄉種植獼猴桃。這個選擇頓時讓之前提及的幾個詞語散發出異樣的光彩。

有人為他叫好,有人質疑他是仕途遭遇不順。記者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三年前,57歲的劉際明和老伴從老家農村搬到長沙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在湘西的丘陵上種了一輩子地,老來能夠走出重重大山,到繁華的省會含飴弄孫,女兒還給自己介紹一份不繁重的臨工補貼家用,對這樣的晚年生活,劉際明很難再有什麼奢求。

何況,自己還有兒子劉濤——17歲從慈利縣第一中學考入北京大學,31歲就成為臨澧縣最年輕的副縣長——在農村老家,劉際明一直是鄉親們羨慕的對象。

但劉際明沒有想到,短短兩年時間,自己就回到鄉下,拿起鋤頭,幹起老本行。原因是自己引以為傲的兒子竟然在2014年底辭去了副縣長的職務,決定回家種植紅心獼猴桃。

「北大畢業的34歲副縣長辭職務農」——自從《湖南日報》6月17日報道後,消息便在新聞媒體和朋友圈中爆炸式擴散,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位辭官務農的年輕人。

支持、讚揚、質疑……幾乎所有人都追問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的副縣長毅然揮別仕途,回鄉務農?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努力的方向

臨澧縣政府辦督查室主任孫華還記得劉濤提出辭呈的那天,讓自己幫他準備兩個信封。當他看到劉濤把親筆寫好的辭職報告放進信封時,忍不住問:「搞個副縣長蠻不容易哦。你考慮好沒有哦?」

從2012年劉濤赴臨澧縣履職起,孫華就負責對接劉濤的工作。劉濤篤定地告訴他:「已經考慮好了。」辭職的那天,縣長請劉濤吃了午飯。那是孫華至今最後一次見到劉濤。

從2003年參加工作開始,劉濤的仕途就一帆風順。

當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劉濤參加了湖南省選調生考試,是年7月,劉濤在張家界市永定區雙溪橋鄉,擔任辦公室秘書。

一年後,張家界團市委以考試方式選拔兩名幹部。劉濤參加了這次考試,並被順利錄取。2005年,劉濤被調往共青團湖南省委。進入團省委工作了3年多後,2009年2月,劉濤調往湖南省委統戰部民族宗教工作處工作,並在此一直工作到被調往臨澧縣。

2012年10月,劉濤就任常德市臨澧縣副縣長。在7個副縣長中,他是最年輕的,時年31歲。

劉濤辭官務農消息在網上瘋轉,也引來種種猜測。其中提及最多的一項揣測是:年輕的副縣長是不是對基層工作水土不服?

在不少人的既有觀念中,省委機關和基層政府有著完全不同的處世規則。而北大的出身,長期的機關工作經歷,讓一些並不認識劉濤的人給他貼上了「書生氣」的標籤。而在官場話語體系裡,這往往是不善實務的代名詞。

臨澧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正科級官員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表示,他曾在一次接待省裡幹部視察時,和時任副縣長的劉濤打過交道。在他的印象中,劉濤「很實在」「話不多」,絕對不是飯桌上的焦點。

劉濤也知道外界對他的議論,他甚至在朋友圈中,曬出了工作以來的所有獎狀以作回應。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官員稱,外界猜測劉濤是在基層水土不服才辭職的說法站不住腳。因為像劉濤這樣長期在省委工作的年輕幹部,如果做得不開心,通過運作調回省裡並非難事。「而且,如果安心在體制內做這個副縣長,得過且過也不是問題。畢竟,他已經走在了很多人前面。」這位官員認為,劉濤辭職應該是內外因綜合的結果,起決定因素的還是他個人的志趣和追求。

而在劉濤提出辭呈前,他正在湖南省地稅局政策法規處掛職。在當地官員看來,這更證明劉濤是省裡重點培養的年輕幹部。

孫華一直以為,劉濤捨得副縣長的位子,一定是聯繫好某家上市公司拿高薪去了。畢竟,公務員跳出體制,到市場上拿高薪的案例在湖南甚至全國的官場並不鮮見。

直到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劉濤發的獼猴桃樹苗的照片,孫華依然覺得劉濤的選擇不可思議。「倒是前幾天,縣長在給我們講『三嚴三實』,拿他做了例子。」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劉濤不止一次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取決於他所處的位置,而取決於他努力的方向。或許,在副縣長的位子上,很多人都會恭維你。但人家看到的是那個位子,而不是你這個人。」

自己不去創業,難道全指望大學生嗎?

端午節剛過,劉濤開著自己的橙色Polo帶著母親從長沙冒雨回到跑馬村。半路上,他買了一串鞭炮。為了祭奠前幾天過世的一位鄉親。「她姓魏,60來歲就過世了。從小看著我長大。」劉濤說。

劉濤所在的慈利縣東嶽觀鎮跑馬村,地處武陵山脈東部,距離省會長沙約280公里。山路沿著峭壁和河畔一折一彎,似乎都在告訴路人,要走出這重重大山有多麼不易。據說,自劉濤考取北大後,這十五六年,東嶽觀鎮出過兩個清華學生,北大則一個沒有。

父親劉際明早已等在家門口。在劉濤去年剛剛告知他辭職的決定時,父子倆有過激烈的爭執。劉際明指著劉濤的鼻子說:「從農村考了北大,現在當了官,多不容易。你這是什麼意思?」他無法相信兒子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當77歲的爺爺知道這個消息時,更是失聲痛哭。

「我勸了,勸不動。他就給我講省裡號召的政策。」最終,劉際明妥協了。他不僅同意了兒子的選擇,還主動辭去了城裡的臨工,住回鄉下,幫兒子主持流轉土地,僱傭鄉鄰,重新操持這片他曾經離開的土地。

「現在我當然支持他。」站在家門口劉際明說。站一旁的老伴插話說,真正讓自己放下心結的是看到孫子對劉濤的支持。「今年,孩子的壓歲錢和生日紅包,都是直接給了他爸,說希望爸爸創業成功。我是被孫子感動了。」劉濤的母親已習慣長沙慈利兩地奔波,在長沙幫兒女帶幾天孩子,然後回到村裡照顧丈夫。

劉濤和父親打過招呼,來到不遠田地裡的一個墳頭前,點燃了路上買的鞭炮。他指著站在田坎上的一位老人說,墳頭裡是他的愛人。這位叫劉高強的老人照顧了身患癌症的愛人很多年。「山裡的鄉親都很淳樸的。」劉濤感慨,「但鄉親們也很可憐,得了重病,怕花錢,乾脆就不去醫治。」

劉濤也無法確認,如果一直在統戰部工作,自己是否選擇辭職務農。但在臨澧縣工作的時候,自己在分管的鄉鎮做了一些農村問題的調研後,有了更多的思考。

「國家有很好的政策,也做了很多扶持工作。比如,修路架橋。但如果農村沒有人帶頭發展實業,農民沒有嘗到甜頭,農村的人仍然會流失,農村的地依然會拋荒。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

據媒體報道,東嶽觀鎮有3.2萬人口,註冊企業只有一家磚窯廠,每年約6000人選擇去他鄉謀生。劉高強老人一邊掰指頭數一邊說,現在跑馬村大概有60多個青壯年,但目前留在村裡的只有十來個。

說話間,一個穿著入時的年輕人從一側的小路走過,劉濤跟他寒暄了一番,問他公務員考試的成績。年輕人告訴他,這次應該考上了。

劉濤說,這位同村的年輕人畢業後到另一個鄉鎮做了大學生村官,一心想考縣裡的公務員。去年考了一次,今年聽說成績不錯。

在父母前兩年搬到長沙之前,每年劉濤都會回跑馬村住一段時間。看著農村的日益破敗,他憂心不已。「如果再不有所作為,這裡就真正荒了。」劉濤說:「時間等不來的,你不能等到退休再去做。不要說30年,再過五年十年就真沒人了。」

「如今省委發文號召全民創業,我想我們公務員有一定的資源、見識和人脈關係,自己不去創業,難道全指望大學生嗎?」

現在所有問題都要我自己去扛

劉濤最終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

經過考察,劉濤選擇了種植紅心獼猴桃,他很看好這種水果的經濟效益。他希望自己能逐漸改變山村的面貌,帶動鄉親們致富。如今,他已投入了30多萬元,流轉了100畝土地,成立跑馬村第一個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與此同時,他從農戶家中收葛根、蜂蜜、臘肉等土特產,將建網上銷售平台賣出去,6月底就可以上線。

不過,今年雨水太多,對果苗的存活率有一定影響。這是剛剛創業的劉濤遭遇的頭號難題「萬事開頭難嘛!現在我們都希望他成功。」劉高強老人說。隨著記者和合作商找上門來,鄉親們也知道,劉濤出了名。劉濤說,鄉親們這幾天幹活比以往勁足了不少。沒有被僱傭的鄉親們還會過來圍觀。

劉濤也明白未來自己面臨著各種困難。「獼猴桃掛果就要3年,進入盛果期還要更長時間,還有資金、技術……現在所有問題都要我自己去扛。」

不過,事情已經體現出好的一面。過去,無所事事的鄉親們只能以打麻將打發時間,自從劉濤回鄉創業僱傭他們後,他們實在沒什麼時間打麻將消遣。每天110元的日薪,讓鄉親們有了很大積極性。

「等獼猴桃成熟,預計每畝土地能有一萬元利潤。鄉親們嘗到甜頭後,這裡一定會變得更好。」劉濤說。

那天中午,一位初中畢業後就失去聯絡的同學給劉濤發來一條短信。短信裡說:看到你的消息,像看到了希望。自己一直彷徨,請你多指點指點。我也想為家鄉做些什麼……

      責任編輯:書亞
吉林副省長調任湖南公安廳書記      [2015-06-24]
湖南紫鵲界梯田啟動全球認租      [2015-06-24]
湖南一幹部接受調查時跳樓身亡      [2015-06-23]
湖南上百民眾衝擊派出所打警察      [2015-06-19]
湖南永州老司城遺址或入「世遺」      [2015-06-15]
米蘭世博會湖南周端午開幕      [2015-06-10]
新環保法實施近半年 湖南關停取締349家企業      [2015-06-06]
湖南暴雨致6死3失蹤      [2015-06-04]
湖南高速上一路虎狂飆229km/h創紀錄      [2015-06-02]
湖南七四煤礦事故致8人死亡      [201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