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歐陽文倩)不少年輕人都對未來充滿憧憬,有着各式各樣的夢想,但要將「發夢」變成「追夢」,還是行動最實際。來自迦密中學的兩名中五男生黃建甥和何奕聰,前者想做遊戲設計師、後者想做手機程式開發員,一個親手做了自己構思的桌上遊戲(Board game),一個則去了電腦科技公司微軟實習,再加上導師的啟發,一步步邁向自己的夢想。二人追夢的決心,更令他們於去年首屆的「成功在望」獎勵計劃中脫穎而出,獲得1.5萬元獎金,以進一步裝備自己。
「成功在望」獎勵計劃由香港青年協會和保誠保險有限公司合辦,旨在鼓勵中三至中六學生積極探索事業前景,為自己作生涯規劃。黃建甥和何奕聰在老師的鼓勵下參加這個比賽,並開始發掘自己的職業理想。
黃建甥盼創業推出《Take Over》
《大富翁》相信不少人都玩過,但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其背後的教育意義,是希望玩家可了解財主壟斷市場的問題。受到《大富翁》的啟發,黃建甥亦希望成為遊戲設計師,創造出自己一套別具教育意義的桌上遊戲,於是就有了《Take Over》(收購戰),一個關於買地和股權的遊戲,「其實是想青少年理解收購相關的商業模式和運作,而且這個遊戲是隨時可以逆轉的,只要肯努力、不放棄,用好每一張牌,即使一開始所得資源不多,最終『細魚』都可以贏『大鱷』。」
設計遊戲一開始只重視是否好玩和美觀,黃建甥坦言參加計劃後,多了考慮如何將自己的桌上遊戲推出市場,學習了不少市場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他期望,自己將來可以創業,將這套遊戲推出市面。
何奕聰寫App推健康資訊
何奕聰則對電腦科技充滿興趣,幾經探索後明確了將來要做「手機程式開發員」的志向,希望可開發出便利用家使用的程式,真正令科技改善生活。現時他正計劃編寫第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向年輕人推廣健康資訊。
有人參加計劃後更堅定決心,也有人更了解自己的意願。就讀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的中四生鄒倩怡,原本以為自己想做時裝設計師,參加計劃了解過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更想做廣告設計。她認為,計劃有助自己邁出第一步,也因此有了更多機會,「因為別人也知道自己的志向,也會給予你更多機會,現在我就替學校的羽毛球隊設計隊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