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張聰 北京報道)1937年的7月7日,宛平城蓄意挑釁的炮火,昭示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盧溝橋畔奮起反擊的烽煙,見證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本報記者近日再訪「七七事變」爆發地,盧溝橋頭殘缺不全的石獅,宛平城牆上遺留的彈孔,二十九軍老兵浴血作戰的回憶,北平官民冒死援軍的往事,把時空帶回至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崢嶸歲月。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憑借武力強行佔領中國東三省後,侵略魔爪延伸至華北,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危機。1937年7月7日夜間,駐守北京豐台的日軍借口在盧溝橋演習時「失蹤」一名士兵,決定進入宛平縣展開搜查,而此要求遭到了中國守軍的嚴正拒絕。於是,日軍在8日凌晨炮轟宛平城,從東西兩面夾擊盧溝橋。中國第29軍奮起反擊。
親歷盧溝橋事變的29軍倖存者劉思遠老人曾經回憶稱,當時自己所在的37師220團駐紮在頤和園附近,得到盧溝橋被日軍炮擊的消息後,220團立刻選拔了精壯士兵200多人組成「奮勇隊」,前往保衛盧溝橋。「我們每人帶了一把短刀、4顆手榴彈,有部分人員還配備了鉗子、斧子,以拆除敵人的鐵絲網,」他說,「29軍的大片刀掄起來呼呼生風、察啷啷響,3個日本鬼子也近身不得!」
已經96歲、現居河南濮陽縣的何洪信亦是29軍盧溝橋的親歷者。老人告訴本報,當年其所在的部隊被拉到據北京北5公里外的皇寺宮苑附近,天天操練,「那時候,部隊上下誰都明白,跟鬼子早晚會有一仗,因此大家都憋足了勁練兵。」在7月日本鬼子向中國軍隊挑釁開火後,老人所在的部隊被緊急調到盧溝橋附近,當時日軍瘋狂堵截他們,飛機大炮輪番轟炸,老人的連長當場犧牲在他身邊。
何洪信回憶道,當時29軍組織大刀突擊隊夜襲敵陣奪回盧溝橋,戰鬥到最激烈時,雙方展開激烈的白刃戰。29軍的大片刀三尺長、七斤重,鋒利得很!大片刀一人一把,連伙夫都有。大傢伙就像瘋了似的高喊著「殺、殺、殺」,手持鋼刃衝上去與日寇搏命,「記得我們在盧溝橋打了一天一夜,軍中先頭衝鋒的戰士幾乎全部戰死橋頭,鮮血染紅了盧溝橋,最終奪回了鐵路橋和龍王廟。」
中國軍人「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大無畏精神,令侵略者膽寒。在29軍的頑強抵抗下,日軍不得不停止進攻,退出陣地,等待援軍的到來。其間,國民政府曾一度抱有和談幻想,但日軍變本加厲,氣焰囂張,利用所謂和談之機大舉增兵,隨即向平津地區中國守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守軍殊死抵抗,傷亡慘烈,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均以身殉國。盧溝橋事變爆發二十多天後,平津相繼陷落,中華民族的存亡面臨更加嚴重的威脅。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十天,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表達抗戰決心:「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國民黨轉向抗戰的立場,贏得了共產黨和全國同胞的歡迎和擁護。雖然「七七」反擊失敗了,但中國人戮力同心、共禦外侮的氣概,最終拉開了中國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戰的帷幕。
北平民眾聲援中國守軍 抗擊日寇
年屆92歲高齡、現居宛平敬老院的楊淑芳老人亦是「七七事變」的親歷者之一。78年前日本兵發動盧溝橋事變引發的恐慌,北平民眾聲援中國守軍的場景,老人仍記憶猶新。
老人告訴本報記者,自己家住在長辛店,距離盧溝橋僅4公里左右,因此,那天夜裡的槍響聽得十分真切,但全家人都以為只是守軍在打靶練習。快天亮時,鄰居們才將日軍炮轟宛平城的消息奔走相告。當時北平城上空總有日本轟炸機在飛,老百姓躲到防空洞還得注意毒瓦斯。「每天都靠挖野菜蘿蔔頭度日,最困難的時候連樹皮也吃過」。
據她回憶,百姓們雖然都很害怕,但仍有一些人留下來,支援29軍。有力氣的男人們時常跟戰士們一起挖戰壕抬擔架,而女人們則為前線端粥送水縫縫補補,中斷學業的孩子們幫著護理傷員。
「很多百姓家裡都藏著傷兵,自己假裝在房頂乘涼,一旦觀察到日軍靠近,就故意大聲對話,好留給傷員躲藏逃跑的時間」,她說,「家裡偶爾有糧食時也不捨得吃,要留給抗日戰士,吃飽了才能上戰場殺敵。」
年僅14歲的楊淑芳當時想要參加游擊隊,保衛北平城,但這個建議立即被心疼她的哥哥阻止了。她當時氣憤地喊道,「你們為什麼不去打鬼子?我們都應該一起去,把日本人趕出北京!」
「當時日本開工廠招女工,我們誰也不去,後來日軍又逼迫家裡的男丁去給他們挖戰壕,結果老百姓把負責押送的日本兵和司機都打死了」,她說,「那時候全民皆兵,出力的出錢的,大家都恨極了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