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專家披露天津港爆炸事故處置過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9-16]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趙大明 李欣 天津報道)9月1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生態城市論壇在天津開幕,這也是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後,天津濱海新區舉辦的首次大型國際會議。開幕當天,8.12事故應急專家組組長包景嶺首次披露了事故處置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受到媒體和與會人員的關注。

監測方案九次修改 最初不知有氰

包景嶺介紹,事故發生後,天津市及各區縣環保部門均在第一時間先後趕赴現場,迅速對事故發生地周邊的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及大氣進行監測,很快便監測到甲烷等4種污染物,13日早晨8點,已研究制定出第一階段監測方案。此後,隨著事故核心區污染物信息的變化,先後九次修改監測方案,把氰化物等劇毒污染物納入監測範圍,合理布點,科學監測。

全國近百專家趕赴支援 全力破氰

天津發生爆炸事故後,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特別是基本查明現場存放有大量氰化鈉後,更是引起各方關切。至8月20日,從全國各地趕赴天津的化學、化工、環境等方面的專家共計94人,其中近半數專家專為「破氰」而來。許多環保設備廠家、科研機構也積極參與,無償提供了大量檢測、處理設備和實驗室,並提出了多種處理方案。最終,在短時間內通過緊急攻關,現場實驗,攻克了「破氰」難題。

被困60小時傷員已出院

在事故發生後的最初幾天裡,由於種種原因,一度曾造成社會上傳言不斷,人心惶惶。對此,包景嶺總結說,實施科學監測,信息公開透明,及時發佈,是破除謠傳、穩定人心的重要手段。他舉例說,曾由媒體盛傳現場發現有「神經毒氣」,沸沸揚揚。專家組馬上派出工作人員對所有受傷住院者進行調查,均未發現「神經毒氣」症狀。特別是那位在爆震核心區被困了近60個小時的傷員被救出後,經檢查,未受到任何污染。接著,通過及時發佈信息,證實所謂的「神經毒氣」屬於重大誤判。包景嶺透露,那位傷員已經在治療十幾天後康復出院。

呼籲盡快制定《環境應急法》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曾參與了《立法法》的起草制定工作。在15日的論壇上,他結合此次事故的處置經驗,呼籲在《立法法》的框架內,有權力立法的地方政府盡快制定有地方特點的《環境應急法》和應急(排放)標準,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他舉例說,當8月14日下午,河北省某企業披露有700噸氰化鈉存放在事故現場時,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感到措手不及。包景嶺說,這就說明我們亟需建立(法定的)危化品信息管理系統,覆蓋「產運儲」各個企業,逐日申報,以便安監、環保、消防等部門掌控信息和風險。

      責任編輯:連檣
天津港爆炸事故遇難人數升至164人      [2015-09-10]
天津港爆炸事故核心區集裝箱清理完畢 仍有11人失聯      [2015-09-09]
天津港爆炸事故已致139人遇難 34人仍失聯      [2015-08-26]
天津港爆炸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135人      [2015-08-25]
天津港爆炸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129      [2015-08-24]
天津爆炸事故首批101名遇難者名單公佈      [2015-08-23]
天津港爆炸事故已致121人遇難      [2015-08-22]
天津港爆炸事故核心區水坑處理方案確定      [2015-08-20]
起底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的「紅頂中介」      [2015-08-20]
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氰化鈉位置已確定      [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