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傳內地4名校收富商捐贈為其開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9-17]
     

傳內地4名校收富商捐贈為其開課

【文匯網訊】近日,一篇名為《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的節操值多少錢》的文章刷爆了各大社交媒體、網絡社區。文章作者是虎嗅網、知乎專欄作者伯通,於9月14日發佈在虎嗅網、知乎,直指國內四大名校因接受美籍印尼華裔富商廖凱原(Leo KoGuan)捐贈,或聘任其位教授,或為其開設課程、舉辦講座,或設立中心,而廖凱原只是「民科」水平,其研究「更是不著邊的玄幻文學,純屬中國特色的神話」。

據澎湃新聞報道,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確實分別於2011年秋季、2012年春季為廖凱原開設了《法治和天命科學觀框架下的天命人》選修課程,並在法學院官網下發了選課通知。至於目前仍在上課與否,兩校法學院的教務人員以「不清楚」回復了澎湃新聞記者。而據兩校法學院在讀學生反饋,近兩年再未聽說學院有這門課程。

另外,廖凱原在四所學校的頭銜分別為:清華大學名譽校董、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名譽校董、北京大學廖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校董、復旦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凱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大校董、上交凱原法學院名譽教授。並且多次在包括四校在內的全國各高校進行講座,內容涉及黃帝的科學法治觀等問題。

廖凱原其人和他「石破天驚」的研究

廖凱原是出生在印尼的美籍華裔,公開資料顯示,他先後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語公共事務學院的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和紐約法學院(New York Law School)法律博士(Juris Doctor)學位,是美國國際軟件屋公司(Software House International)的創始人兼CEO,也是「世界經濟論壇」的贊助人,「美國亞洲協會」的贊助人兼董事,2005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要贊助商之一。

其獲得法律博士學位的紐約法學院,並非我們熟知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法學院,而是紐約州的私立學校,在韋伯麥特裡克斯網全球院校排名位列4200名(2015年1月),而在全美法學院的排名也在100名之外。

並且,法律博士也與法學博士(S.J.D)天差地別,亦有譯為法律職業博士、法律專業博士。在學術慣例上,法律博士和其他專業學位一樣,並不等同博士學位,這個慣例已於世界上多間大學以明文規定。在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對其法律博士課程的網頁簡介上便指出「法律博士一般被認為是一個修課式碩士學位」,在資歷架構中屬於第六級別,屬「碩士、學士後文憑、學士後證書」之級別。而在非官方的認定中,甚至有認為法律博士僅僅等同於本科學位的一派。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在法學專業領域僅僅取得相當於碩士甚至學士學位的先生,卻做出了許多「石破天驚」的研究。

伯通在《北清復交節操》一文中貼出了廖凱原近年部分研究成果:《雲中的天命人》《軒轅召喚:軒轅4712中華共識》《中國夢就是軒轅大同》《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黃帝範例:軒轅反熵運行體系》《關於時間和「我」的沉思》《比特是萬物,萬物是比特》《天命人及萬物創造和分配原則》《中國法治與義理科學觀的反熵運行體系》。

在知網上,澎湃新聞記者也看到了廖凱原的一些研究成果,如《<黃帝四經>新見:中國法治與德治科學觀的反熵運行體系》,僅從論文題目,記者就已經感受到一種超邁古今的酷炫感。

伯通試著解釋了下廖凱原的一個理論:比如,其自創的名詞KQID,即「凱原量子信息力學」的定義,是這樣的——比特是萬物,萬物是比特,認為萬物皆為Ψ這一複雜的四向量坐標。KQID源自伏羲-軒轅的數字八卦、畢達哥拉斯之「一切皆數字」、信息做功的麥克斯韋思想的實驗、還有蘭道爾所說的信息(比特)是物理(萬物)的原理,其中一個比特≥k☉ln2=mc2(平方),k是玻爾茲曼常量,☉是溫度,ln2是0.693147181,m是質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因此,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比特是能量,能量是物質(萬物)。弗郎克•韋爾切克在《存在之輕》一書中證實:「夸克和膠子……體現了思想……是數學上完整和完美的物體……這些物體遵循膠子方程。萬物就是比特。」KQID規定了比特範式,在如哺乳動物大腦般運作的萬物範式之上,如大腦皮層般運作。「自從發現了凱原量子信息力學(KQID)後,我們如今已經知道了我們是誰、由何組成、如何被創造和分配、以及為何存在。」

鑒於理論過於高深,伯通為讀者歸納總結了廖凱原研究的中心思想,如「軒轅黃帝是人類的首位領袖、科學家,也是法治的締造者。軒轅之道應成為治國之道」、「重新設立軒轅紀年,公元2015年應稱為軒轅4712年」……

網友:冠名可理解,開課不能忍

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歐美,富人回饋社會,進行慈善和公益捐贊是一種傳統。廖凱原接受的是美國教育,也是非常熱衷於慈善活動。他的出身兼容了美國、印尼和中國三國的元素,卻獨獨對中國內地的教育事業情有獨鍾。

非完全統計,從2005年捐給北京大學5320萬元人民幣建設了政府管理學院新大樓(廖凱原樓)後,到目前為止,他為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捐款總額不下6億元人民幣。

如同邵逸夫一樣,這些捐款、贊助換來的就是冠名權。雖然廖凱原接受的是美國教育,但是他卻沒有繼承美國富人、校友對高校的贊助模式:贊助人很多時候是匿名贊助,即使冠名,一般也是冠以學者或已故親人的名字,鮮有冠以本人名字的情況。並且廖凱原的冠名不僅限於冠名大樓,還包括了學院,冠名上海交大法學院曾經轟動一時。

而和邵逸夫不一樣的是,廖凱原贊助的回報還不限於冠名一項。

事實上,贊助後而冠名在國內已經是一種通行做法,且不論如何冠名,這一問題也得到了網友們的理解。但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是,北大和清華竟然為一位學術能力存疑的商人開課講學。知乎網友林華就說,「大學出售冠名權是可以理解的,無法接受的是為明顯是胡謅的理論站台。」

根據清華大學法學院官網顯示,2011年6月23日,清華大學法學發佈了客座教授廖凱原《中國法律思想史專題:在法治和天命的框架下》選課通知。該課程為選修課,對像為本科生,1學分,一共授課8次,每節課1個小時35分鐘。因為課程並沒有納入到學校選課系統中去,故是以通知形式下發,而選課方式也是通過郵件回復。澎湃新聞記者電話聯繫到清華大學法學院教務處,工作人員稱剛剛入職一年,並不清楚相關事宜。

隨後,2012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也開設了同樣的課程,同樣沒有進入學生選課系統而以通知形式下發,但在目前仍可在選課系統中能夠看到課程介紹。與清華不同之處在於,北大的這門課為2學分,並且除本科生課程外,還有碩博課程。一位在讀的大四北大法學院學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2012年秋季學期以後就再沒有過這個課。

而在人人網上,資料顯示為北大法學院2011級法學院學生的張康樂一篇《北京大學廖凱原教授<法治和天命科學觀框架下的天命人>選課通知》日誌(2012年8月25日)中,稱「首先要說我選了覺得真心收穫很大,算是在P大上了五年課收穫最大的課程之一(收穫最大的課程=有收穫的課程<3門...)。受助教師姐之托,四處擴散傳播。也麻煩諸位四散傳播~」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門課在北大授課一個學期後,至少是有希望再繼續開一個學期,至於開沒開成,暫時並不清楚。不過現在在北京大學主頁上,我們仍可以看到這門課的課程名稱。

北大法學院行政秘書黃晨對於澎湃新聞記者北大法學院是否曾開設該課程的問題,表示「好像有」,但具體情況需要向教務方面瞭解。記者幾次撥通北大法學院教務處的電話,處在無人接聽狀態。

成立研究中心,廣招奇人

除了開課,讓廖凱原講授諸如「軒轅反熵運行體系」之外,北大、清華、復旦都為其成立了研究中心。據復旦法學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政人員說,復旦法學院的凱原法治研究中心「基本空掛」。

而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則在2014年6月份聘任了首批研究人員,其中作為顧問的湘潭大學教授余明光曾在2013年獲得過首屆「凱原軒轅獎」,其對《黃帝四經》頗有研究。

而在2014年底時,清華該中心還聘任了「國學家、養生專家」張其成為研究員。2015年3月,張其成在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案,要求設立軒轅紀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廖凱原在學校之外的活動也登上了北大和清華法學院的主頁,並且在公元時間後標注上了「軒轅4712年」。「打開廖教授的演講PDF,你會遺憾地發現『雖然都是漢字,我竟然可恥地讀不懂』,有微信公號給起了這樣一個標題:《99%的法律人看不懂的法學論文》。」伯通在文章中寫道。

中國頂級大學的學術表現:我沒有錢,我不要臉?

目前學界公認的中國信史僅僅到商朝為上限,之前的夏朝、上古帝王,除了口口相傳的傳說以外,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

「甲骨文裡並沒有關於黃帝的記載,各類確證寫作時間在春秋時代之前的文獻,如《尚書》周初八誥、《詩經》等也沒有黃帝的蹤跡。「黃帝」之名最早出現於戰國齊威王時代的陳侯因齊(即齊威王)敦銘文中,即所謂「戰國前無私家著作說」。據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文學博士方銘論證,《黃帝四經》不是傳說中的黃帝所著,其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約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黃帝四經》是戰國時托名黃帝的眾多著作之一。」伯通評論道。

在網友一片撻伐和嘲諷的評論中,以諸如「軒轅反熵」「軒轅科學觀」此類的觀點在課堂上傳授學生,學生的反應如何呢?知乎一位自言曾上過該課的匿名網友說,「這個東西有沒有人信?除了他自己,包括校方、學生、他的秘書,也沒有啥人相信,基本就是大家一起陪廖先生玩一下。校方為了拉贊助,學生為了人脈和獎學金,秘書這就是本職工作。」

該用戶認為,「總的來講,廖是個有點瘋瘋癲癲但是熱愛教學生也熱心教育的好人。一個中文都不太會說的外國有錢人,不遠萬里每禮拜飛來一次教教課撒撒錢修幾座樓,這是什麼精神,還要什麼自行車…」

另一位名為羅輯的知乎用戶說,「說真的,我覺得挺好的。一個暴發戶,業餘愛好不是賽馬,不是賭博,不是吃喝嫖賭抽,而是捐資助學,而且本人對學術還很有興趣,雖然胡言亂語,但是也沒什麼實質上的壞處。」

學生和網友對一個富豪的贊助義舉後的一點「個人愛好」加以考慮,但是如果我們從中國高校的角度來看呢?近些年,類似廖凱原這樣的「贊助型學者」走進校園並不是孤例。

2013年時,資和信集團總裁、億萬富翁王吉緋,攜其《萬有能量的哲學原理》試圖登陸北大展開「全國大學巡講」了。但最終被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的成員奮力反對而作罷。

王吉緋雖然失敗了,但有人成功了。舉了幾個例子後,伯通在文中評價:「中國頂級高校在學術尊嚴上的表現,正應了那句歌詞:『我沒有錢,我不要臉。』」

      責任編輯:夏僅
兩內地男收電騙贖款遭加刑      [2015-09-16]
內地與香港互聯網代表人士在京交流      [2015-09-16]
內地首個「華僑板」汕頭開板      [2015-09-15]
高永文:內地禁港月餅或涉打擊水貨      [2015-09-15]
內地禁蛋肉月餅入境 波及港產月餅      [2015-09-14]
香港仍是內地遊客出境遊首選地      [2015-09-14]
內地中東部18所學院升格為大學      [2015-09-14]
iPhone 6s港版在內地市場遭冷遇      [2015-09-12]
港女澳門偷內地客9萬被捕      [2015-09-11]
新iPhone內地將首發 5288元起      [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