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在南海航行。 【文匯網訊】上周末,美軍準備派艦艇「巡航」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的消息持續發酵,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甚至稱 「南海是大家的海」。中國應如何反制「美軍巡航南海」也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中國軍事專家認為,一方面要做好法律戰的準備,另一方面要通過實際行動向美國表達堅決的意志,捍衛自己的主權。
據環球時報報道,有專家指出,處置試圖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的水面艦艇相對來說較為容易。在美俄以及北約與俄羅斯的「貓捉老鼠」遊戲中,大概有一大堆技巧可供中國軍方借鑒。極端情況下,可以採取撞擊的方式迫使美方退出中方12海里線。
做好「法律戰」準備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23日表示,美國如果這麼(靠近中國南海島礁巡航)做,是為了凸顯國際法,無意針對特定國家。顯然,針對美國的做法,中方首先需要在國際法的框架下,做好法律戰的充分準備。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邢恩碩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南沙存在島礁主權爭端,中國目前尚未在該地區劃定領海基線,也就難以確定哪部分水域屬於領海,如果採用美國所謂12海里領海的說法,無疑就等於同意美國為我們確定領土範圍,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邢恩碩認為,目前狀況下,出於安全考慮,可以暫時將南沙相關海域視作 「安全警戒區」,範圍大小可根據防禦島礁的安全需要確定,如12海里或其他的寬度,以防止外國艦機接近。對於美國人一直表態要進入南海島礁12海里內巡航的意圖,邢恩碩表示,這是美國的戰略考量,而不僅僅是一個戰術動作,這涉及到中美南海地區的利益博弈。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面臨較大的戰略壓力,其絕對優勢已今非昔比。借助盟國及友好夥伴關係國來幫助自己遏制中國日益增強的地區影響力,是維持自己地區霸權的關鍵。因此為了獲取盟國及友好夥伴關係國的信任,美必須表現強悍。至於美國所謂的行使自由航行權說辭,則十分牽強。因為,按照海洋法公約,行使自由航行權的區域是公海和專屬經濟區。領海行使的是無害通過權制度,並且許多國家還要求必須事先經過本國政府的批准和同意。而對於這一點,中國必須咬定青山不動搖,同時,於策略層面上智慧應對,保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應考慮在島礁部署雷達
在做好法律戰準備的同時,中方還必須做好充分的行動準備。第一條便是做好情報偵察和預警工作。美國闖中方島礁大概不會偷偷摸摸,但也不會告訴你,「嘿,我來了」。所以中方必須加強警戒。南海面積又很大,中方可以依托的固定設施非常有限。中國必須調動大量資源用於支援南海的預警工作。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指出,中國可通過3種途徑來提高對相關海空區域的偵察預警能力。第一步是派出大型驅護艦、警戒機、預警機和無人機對南海廣大海域及其上空進行大範圍探測,便於為中方進行有效處置預留足夠時間,同時也要動用可供使用的衛星資源,對美方艦隊、飛機進行主動偵察。但從目前來看,在南海方向保持預警機和海上警戒及24小時全覆蓋還有很大困難。因此,中國需要廣泛利用電子情報偵察來鎖定美方大型艦隊行蹤,畢竟艦隊航行必然會向外輻射無線電信號。
第二步,對幾處中方控制、特別是正在進行建設的島礁外圍進行重點監控,畢竟美方艦機的所謂「自由航行」主要針對的是這些島礁,盡量不讓美方進入島礁12海里後又退出而中方未能發現的情況發生。
第三步,應該藉機向幾個面積較大、條件許可的島礁部署機動情報雷達,去年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多種主、被動雷達便可擔任類似任務。畢竟,完全依靠水面艦艇和空中警戒機、預警機進行警戒,成本過於高昂,而且未必能確保24小時不間斷警戒。
不排除發生碰撞的可能
專家指出,處置試圖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的水面艦艇相對來說較為容易。在美俄以及北約與俄羅斯的「貓捉老鼠」遊戲中,大概有一大堆技巧可供中國軍方借鑒。中方可以一對一地對美方艦艇進行盯梢,同時在島礁附近派遣巡邏艦艇,這樣在發現美方艦機有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區域內的動機時,可以採取並排航行、外逼等措施,極端情況下,可以採取撞擊的方式迫使美方退出中方12海里線。這樣,即可避免發生大規模的熱戰,又能以最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志,捍衛中方主權。當然,為了嚴防發生擦槍走火事件,中方必須派遣一定數量的潛艇、飛機以及搜救力量實施支援,同時需做好記錄,留好證據。
而飛機處置起來可能就麻煩多了。因為中方最近的軍用機場距離南海諸島仍然有相當距離,長期保持在這些島嶼上空的戰鬥機巡航比較困難。而美方騷擾飛機則很有可能是類似P-8A這類長航時飛機甚至是無人機,可長時間在南海上空飛行,中方很難派遣戰鬥機進行長時間伴飛,而進入中方島嶼12海里上空則是幾分鐘的事情,臨時起飛肯定來不及。對付這類飛機,中方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派出大型飛機,例如轟-6轟炸機進行伴飛攔截。
這名軍事專家指出,上世紀80年代以後,處置這類事件的國際實踐中,包括當年美蘇之間的海空爭端,為防止事態擴大,基本上不會「動槍動炮」。大多數情況下,侵入一方也自知理虧而在發生接觸後就知趣地離開。但如果侵入一方在遭到驅逐後,仍然一意孤行,那麼可能就會引發升級的行動,這正是美方採取這類挑釁行動的危險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