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重霾再襲江蘇 連走路都追尾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2-22]
   

看不到頂的紫峰

【文匯網訊】新一周的一大早,一場大霧突然來襲。昨天9點,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宿遷、蘇州6市空氣質量指數超過200,達重度或嚴重污染,江蘇省環保廳今冬第三次啟動了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

據現代快報12月22日報道,專家表示,這次霧霾也是由於靜穩天氣。「靜穩」究竟是什麼?為何一到秋冬季節,這個詞就會刷屏?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氣象和環保專家,力解秋冬季節的霧霾謎團。

大霧

讓我們迷離雙眼「出門上班,沒走多遠回頭一看,家沒了」「霧太大,連走路都要追尾了」……這是微博上網友對全省濃霧的調侃。早高峰時段,全省一片朦朧,南京的紫峰大廈、玄武湖全都「消失不見」,出門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節奏。

而朋友圈裡曬得最多的,是雲霧繚繞的潤揚大橋。雖然交通受到影響,但一些司機發現,大霧下的潤揚大橋宛如仙境,別有一番韻味。從高處俯瞰,霧中的潤揚大橋就像海市蜃樓,風吹霧移,橋下的建築忽隱忽現。

各類型齊活了

預警

橙色預警 多地能見度小於50米

昨天5時02分,江蘇省氣象台發佈大霧橙色預警信號,提醒大家,連雲港、南京、鎮江、常州和徐州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並將持續,無錫和泰州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大於50米的霧並將持續,揚州已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大於200米的霧並將持續。

能見度小於50米是什麼概念?在氣象上,依據水平能見度不同,霧的等級分為輕霧、霧、大霧、濃霧以及強濃霧,而強濃霧的標準就是能見度小於50米。

為何突然出現這麼強的霧?

1.水汽足。前天有降水,基礎能見度很差,近地層濕度接近飽和;

2.夜間氣溫低。夜間轉晴,輻射降溫明顯,水汽飽和凝結成霧;

3.污染物增多。近期大氣趨於靜穩,污染物不易擴散,提供了充足凝結核;

4.風速小。偏東風為主,利於大霧形成。

黃色預警 江蘇一天發了30個霾預警

早上是大霧,但上午溫度回升後,包裹著顆粒物的水汽逐漸被吹乾,霧變成了霾。昨天12時55分,江蘇省氣象台解除大霧橙色預警信號,但在13時17分,又發佈了霾黃色預警信號——目前徐州、宿遷、淮安、連雲港、鹽城、泰州、南通、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地區,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3000米的霾,預計未來24小時內以上地區能見度仍維持在3000米以下,霾天氣將持續。

昨天下午,全省都被霾預警「攻佔」,預警總數達30個。

重污染天氣

藍色預警 今冬第三次啟動

空氣污染也在加重。從昨天上午11點開始,pm2.5濃度陡然升高,從輕度污染逐步升級,到了下午1點,達到重度污染的水平。南京9個國控監測點中,山西路、邁皋橋、玄武湖和奧體中心污染比較嚴重。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大氣部部長湯莉莉介紹,受靜穩天氣影響,全省範圍內風力和緩,加上多地出現弱降雨,空氣濕度不斷增大,江蘇各地pm2.5緩慢上升,「昨天上午8時,蘇北的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宿遷五市的實時空氣質量指數突破200大關,達到重度污染,1小時後,又增加了蘇州,全省共六個城市的實時空氣質量達重污染或嚴重污染。」江蘇其他城市也未能倖免,空氣質量以輕度-中度污染為主。

湯莉莉說,預計24小時內,蘇北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仍將持續污染狀態,根據《江蘇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記者瞭解到,這是今冬第三次啟動藍色預警。

能讓人靜靜嗎

靜穩

這次霧霾的「禍首」也是靜穩天氣

說起這次的霧霾禍首,「靜穩天氣」這個詞又一次跳了出來,據稱,都是它導致空氣擴散條件太差。不過南京的環保專家也表示,除了靜穩天氣外,和污染物排放也有關係。如果是「零排放」,那麼天氣再靜穩,空氣也沒事兒。

靜穩天氣,顧名思義指「平靜、穩定的天氣」,通常指近地面風速小,大氣穩定(伴有逆溫)的一種低層大氣動力熱力特徵,大氣持續靜穩易形成霧霾天氣。霧霾總在秋冬頻頻造訪,這都是因為秋冬季靜穩天氣多發。

冬天地面散發的熱氣少,輕的暖空氣在上面,重的冷空氣在下面,這個結構很穩定。於是暖空氣就像蓋子一樣蓋在城市上空,如果沒有對流又沒有大風,污染物全都被堵在城市裡,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霧霾。

      責任編輯:朵朵
京津冀重霾區蔓延47萬平方公里      [2015-12-21]
環保部:秸稈焚燒致中國入秋重霾      [2015-10-19]
深圳滑坡現場找回第一具遇難者遺體      [2015-12-22]
重霾再襲江蘇 連走路都追尾      [2015-12-22]
晚婚假擬取消 一張表告訴你失去了多少福利      [2015-12-22]
明年這十大政策將影響你我生活      [2015-12-22]
中國試射軌道機動發射東風41      [2015-12-22]
國土資源等部門將聯合調查滑坡原因      [2015-12-22]
深圳滑坡災害救援36小時全景掃瞄      [2015-12-22]
京津冀冰雪運動營造趣味冬季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