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不少女性自命精打細算、精明消費,但外國有研究發現,不少商家在定價之時,往往把針對女性市場的商品,開出較高價錢,結果女性慳錢不成,反而多付,難道女人錢特別易賺?
女性愛格價 惟未必能慳錢
據經濟日報12月28日報道,很多人覺得,女性善於尋找便宜貨、比男性更愛格價,但是,卻未必就能慳錢,本月中,美國紐約的消費者事務局發表報告,反指女性消費者,在購買類似的商品之時,往往比男性要付出更多錢!
該局的研究,就是在服飾、玩具、沐浴產品等35個類別之中,揀選數百種商品做比較,這些商品均設有男版與女版,例如部分列明是男童或女童的玩具,又或顏色與包裝,明顯傾向某一性別市場等。結果發現,當中42%都是女版較男版貴,僅有18%是男版較貴,其餘則價錢一樣,報告稱,整體來說,女性較「蝕底」。
報告舉出不少例子,例如有一款藍色、鯊魚圖案的男款頭盔,定價14.99美元,但同一牌子也有女款頭盔,只是顏色變了粉紅色、圖案變了獨角獸,價錢就升至27.99美元;又或有走女性市場的洗頭水,賣1.99美元,但男性版則只賣1.29美元。
報告就指,相類似的貨品、卻是「男女不同價」,女性版平均較男性版貴出約7%,形容女性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多付了「粉紅稅」(Pink Tax)。
這個現象或令人驚訝,但原來並不止在美國出現,例如在澳洲、在法國,近年亦因此相繼爆出爭議。在澳洲有名為GetUp!的組織,專門收集男女商品不同價格的證據,例如指一隻女童版的玩具出奇蛋,價格竟高於男童版,於是把證據放上網抗議;法國就更是有組織批評此是性別歧視,曾要求政府介入調查。
女士要求高 商品加價空間大
女士商品更貴,背後原因究竟為何?固有不少人斥是歧視,但其實亦有分析指,原因應更與男女的購物習慣不同有關。因女性對商品的要求,普遍較男性高,例如更注重商品的外觀、特定要求某種顏色等,相比起來,男性對商品的款式要求較低、對顏色亦沒有太大所謂,總之價錢廉宜就可。結果,當女孩子更着重商品的花款,更願意為此花錢,便造就了商家有較大的加價空間。
更甚的是,女性市場轉變快,亦或是原因之一。因男性買某一類型的商品時,往往忠於同一品牌,但是女性則更傾向轉換不同品牌的產品,且更會順着潮流改變口味。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市場系助理教授Jane Gu就曾指,廠商為了討好女性歡心,就要推出更多花款的產品迎合,隨着其口味作出變化,改革產品,無形之中,或令商家的成本加重,推高了價格。
禁止男女不同價 恐難實行
事實上,美國過去更曾有人倡議,應該立例禁止男女商品不同價,以杜絕此不公平的情況,但當然最後沒有成功。既是規管商品價格爭議大,且男版與女版的商品,即使兩者類似,但只要有少許不同,就可算是不同商品,又如何要求價格劃一?
在本港,男女不同價的爭議,過去並非沒有,但不是在於有實物的商品,而是在於服務型的消費,且反過來是男比女貴,例如不少夜店便有一慣常做法,對女顧客的收費,相較男性低得多,早前更有男顧客因此而不滿,入稟控告夜店性別歧視。商家的這種做法,明顯亦是希望透過吸引女顧客到場,從而達到招來更多顧客的效果。
其實,對於商家來說,性別因素並非首要,定價時的策略,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可以帶來更高營業額、謀求最大盈利,結果出現男女收費不一的情況,部分時候對男性不利、部分則對女性不利。
市民若然對「男女不同價」感抗拒,那麼就只能再多做些功夫,如為某一產品格價之時,更要比對同類型的產品,甚至是男裝的產品,又或到店舖消費之時,看清楚是否劃一收費,以避免在消費後感到「蝕底」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