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廣州粵海關鐘樓 敖敏輝攝 【文匯網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廣州將有擁有自己的「大本鍾」。記者從廣州海關獲悉,2016年1月1日起,位於廣州荔灣區沿江西路29號粵海關舊址(俗稱「大鐘樓」)的百年大鐘,將恢復每天早、晚8點整的鳴響。屆時,廣州老街坊記憶中清脆悅耳的鐘聲和悠揚的威斯敏斯特宮報時音樂將響徹廣州中心城區。
「粵海關」建成於1916年,是中國首批海關口岸之一,原正中拱券門上「粵海關」三字,1949年後曾改為「廣州海關」,經修復後現改回「粵海關」。粵海關大樓曾常年是廣州海關的辦公大樓,後出於保護歷史建築的原因,廣州海關重建一座新大樓,原址被保護起來。據介紹,「大鐘樓」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頂層鐘樓大鐘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屹立如初,為全國罕見的、保存最為完整的全機械傳動式立鐘,所鳴鐘聲在方圓1公里範圍內均可聽到,是很多廣州老街坊的城市記憶。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由於機械故障,大鐘停止了每日常態化鳴響,僅在2010年新年除夕、亞運等重大節日和慶典期間人工奏鳴。近年來,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許多廣州市民通過各種渠道表達恢復鳴鐘的強烈願望,希望鐘聲重鳴,為羊城增添新的城市印象。
2016年是「大鐘樓」建成100週年。為讓「百年鐘聲」重現,作為粵海關舊址管理單位的廣州海關專門邀請專業維修公司,對大鐘進行了維修改造,攻克了擇時鐘樂同鳴等技術難題,並邀請環保、文化、街道等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鳴鐘方案論證,為停鳴近20年的鐘聲再次響起做充分準備。大鐘恢復鳴響後,初定於每天早晨、晚上8點各鳴響一次,下一步將廣泛收集市民對鳴鐘時間的建議,適時增加每日鳴鐘次數,力爭將「百年鐘聲」打造成為廣州新的特色人文景觀和城市印象。
|